拍卖中国古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6月11日黄色龙盘.出品年代:光绪年间。直径46.8公分。底釉:蓝色。盘底印章:储秀宫制。盘中为二龙戏珠图。估价:8千欧元。
牙雕:年轻妇女.19。1公分。年代:19世纪上半叶,立姿,清纱围腰。发髻插花。估价:2200欧元。
以上是德国著名的兰佩尔茨拍卖行夏季亚洲文物古董拍卖会上的部分文物。总部设在科隆闹市区的兰佩尔茨(Lempertz)拍卖行至今已经渡过了150年的岁月沧桑。是德国资格最老的大牌拍卖行。至今仍控制在家族手中。
走进拍卖行大厅,踏上大理石台阶,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超凡脱俗的优雅气息。16世纪的镏金佛像,18世纪的景泰蓝花瓶,宋,元时代带有一抹胭脂红,人称倾国倾城的云窑瓷器,晚清时代的丝绣龙袍,圣旨,鼻烟壶,山水画,条幅,或古朴或雍容个个仪态大方。
在拍卖前的展示会上客人不但能够得到一份印制得及其精美的文物彩色说明册,可以在展厅观赏,并可以直接触摸文物。当然来的客人无论是收藏者,还是商人,哪一个又不是对艺术品有着特有的敏感,哪一个又不是对这些见过几番宦海沉浮,人世沧桑的历史见证物心中怀有几分敬畏呢。
正式拍卖会于六月六日和七日两天举行。 直接到场的100多名客人占满了整个拍卖大厅。老者居多。但其中的
10多名中国人却大都是少壮派,分别来自美国,荷兰,台湾,北京,上海和杭州。这当中也有科隆当地的华侨。据了解,这些中国人几乎全是古董商人。
荷兰长大的刘女士在开拍前就显得忐忑不安。她说,看到这么多大陆人来我都害怕了,他们那么有钱,我拼不过他们。科隆附近城市诺伊斯市来的一对夫妇说: “我们喜爱中国的古董,因为它们的造型朴素典雅,同我们欧洲这里的家俱相映成辉。今天的拍卖会上有一些很精美的文物,拿不拿得到就看我们的运气了。我们搜集这些古董纯粹是出于爱好。”
称这次拍卖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点儿也不过分。
少至几百,几千,多至几十万欧元的交易数分钟内成交。每一声叫价都让你喘不过气来,都在煎烤着出价者的神经。
拍卖行的汉施泰因经理告诉记者,拍卖的大多数文物都来自私人收藏。有的文物已经在欧洲流传了几代人。
就中国开放以后有没有很多文物被偷带出境,到欧洲来拍卖他说:
“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不少中国客商,其中有很多台湾或香港的客商到欧洲来购买中国或亚洲文物,然后带回国。中国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正在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私人比过去有了钱,自然会到全世界收购自己国家的文物。在欧洲,一些中国文物甚至比香港卖得相对要便宜一些。这也是一种吸引力。我们公司在拍卖前会将所有文物经过世界最大的伦敦被盗文物记录中心查证。拍卖前还会向客人散发附有图片的说明目录,并向中国各大博物馆寄送,因特网上还会对拍卖文物做详细介绍。这么大范围的知情 网络可以对文物起到保护作用。
对不久前柏林召开的文物保护国际会议所提出的一个有关给文物增添随身护照,说明文物的出处以及所有经手人的建议,汉施泰因先生嗤之以鼻。
“我不同意这个建议。它根本就不可能杜绝这些现象。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是从根源上解决,而不是在整个贸易链的最后一环。也就是说,应当在偷盗文物的地方采取措施。在欧洲,文物进出口措施非常严格。比如你不可能没有有关文化部的许可,从欧洲国家向外出口文物,当然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中国文物擅自携带,走出欧盟”。
汉施泰因先生还介绍说,欧洲现在有足够的专家可以鉴别中国古玩的真伪,尽管中国人的造假技术登峰造极。为维护拍卖行的信誉,公司还聘请了一大批文物鉴赏专家。在拍卖东亚文物中,兰佩尔茨的长项是中国瓷器和日本木雕。虽说不能提供百分之百地保证,但是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而近年来假冒伪劣的所谓中国古董在欧洲市场的大量出现,动摇了收藏者的购买欲望和信心。拍卖行经理介绍:“比如唐彩市场大受创伤。当我20年前从一个小小的拍卖经济人做起时,那时的唐彩比现在的售价要高得多。这位经理还强调说,全世界对品位高的文物的需求永远没有饱和。在这一点上需求总是大于供给。象为中国皇宫特制的一件瓷器,可能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生产,以前曾卖过35万欧元。象萨克森国王曾委托中国制造的一个花瓶估价为3万欧元,最终卖价是30万欧元。”
在本次拍卖会上一个大约肥皂盒大小,康熙年间的瓷盒将拍卖推向高潮。这件文物原是德国曼海姆市维特博士的收藏品。合子为明黄底色。图案是一对山鸡在牡丹花丛覆盖的岩石上对视。估价:400欧元。当报价攀升到1万欧元时,场内的空气凝固了。现场的出价人全部放弃了努力。只有大厅内四周的7,8个经济人通过电话用英语,法语,荷兰语同他们的客户在联络,并不时举起手来示意。看来真正的大手笔是不自己露面的,你无法猜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而这只瓷盒的最终价格是13.5万欧元!
作者:韩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