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脱钩”这个恶词,让我们忘记它吧
2023年7月2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如果用经济的角度来选本年度‘恶词’,‘脱钩’必定会榜上有名。这个词的意思是与中国经济的广泛脱钩。”《法兰克福汇报》本周五(7月21日)发表的一篇评论开头这样写道。文章接着解释说,这个说法最初可能源于美国试图摆脱对中国敏感技术的依赖。不过作者认为,认为能够脱离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联系,只能说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对于德国来说,在短期内脱钩中国是不现实的。”
作者Sven Astheimer 接着写道:“因此,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国战略中,德国外交部长用De-risking去风险这个词更为恰当,它指的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由于很多德国公司担心台海军事升级,早早采取了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措施,加紧在亚洲地区寻找替代国家。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对印度赞扬有加,然而,最近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宣布退出印度投资项目的案例表明,希望变成现实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一点上,需要澄清一个广泛存在的误解: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降低风险并不意味着以经济效益为代价,硬要减少与中国的业务。相反,这意味着增加在其他世界地区的业务,并重新平衡风险。因为与中国,这个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依赖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很高,有两个主因。”文章接着做出解释,其一,中国依然是德国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不仅是德国汽车,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也不能放弃这块重地。其二,中国作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国的地位十分重要。作者写道:“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件,没有中国,西方的能源转型将无法实现。目前在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中国的供应商的地位几乎是无法替代的。就在最近,北京秀出肌肉,从八月开始限制镓和锗的出口。这些原材料对于芯片工业和电池生产非常重要。这是一步高招,因为这是发向西方的明确的信号:我们可以在需要时对你们造成伤害。”
标题为“脱钩这个恶词”(Das Unwort von der Entkopplung)的文章接着写道,不过有理由相信,北京可能会在这方面点到为止,因为:“与西方的进口依赖相辅相成,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出口。如果不将大量产品销往欧美的工业产业,那么中国的原材料会卖给谁呢?而如果不是向这些地区的实力客户大量提供‘中国制造’的消费品,这些产品将去向何处呢?中国内需陷入了长时间停滞。虽然汽车行业通过向俄罗斯出口维持着一定的稳定,但对中国人来说,这不能掩盖与西方实现脱钩可能会同样出现灾难性后果的事实。是时候把这个词(脱钩)束之高阁了。”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胡谧空(Mikko Huotari)在《商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尽管经济仍处在困扰中,但是中国还是有可能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篇标题为《中国正处在一个转折点》(China steht am Wendepunkt)的文章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疫情限制解除后,今年的经济复苏明显不如许多人预期。不过,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仍慢于中国:“在衰退的时期,即便是还不确定的4%的增长率,也或使得中国市场比欧洲更具吸引力。然而,如果认为中国能像几年前一样成为企业的增长引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于美国经济复苏,2030年至2040年这十年,美国甚至可能比中国更具吸引力。”
不过文章认为,中国仍然有可能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这取决于中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作出的决策。当然也取决于美国的未来走向。
在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在哪些方面赶上美国?文章接着写道:“中国在许多领域,例如基础设施已经占有一席职位。在高技术领域,中国正在努力前进:从飞机制造到农业机械、机器人、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行业。还有关键领域人工智能,不仅是中国,欧洲也希望能够超越美国 。另外一个领域是军事技术,无论民用还是军用,中国都明显落后。在芯片方面,中国企业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美国十年甚至更多。尽管面临各种困难,但单凭大量资源全力的投入,我预计中国会在这些领域奋起直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