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环保远虑 经济近忧

文山(摘编)2015年11月12日

德语报刊注意到了施密特去世在中国媒体引发的反响,以及中国环保当前面临的困境。

https://p.dw.com/p/1H4lm
China Umweltverschmutzung Symbolbild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世界报》驻华记者以"中国悼念'老朋友'施密特"为题,关注了中国国内对刚刚去世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的悼念。

"北京高规格悼念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而且其方式也不寻常。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总理李克强都不仅仅以职务身份,还以个人身份进行了吊唁。值得注意的是,周三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首要位置播发了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唁电。"

Helmut Schmidt und Ehefrau Loki in China
1975年施密特以总理身份访华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Heinrich Sanden

作为一档通常只注重国内政治内容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随后还播出了介绍施密特生平的短片,并将他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各大报刊则刊文赞扬施密特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与文章。《环球时报》认为施密特代表了 "独特而深刻的立场与观点"。施密特的著作也都被译成了中文,获得了相当高的销量。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也为这位德国社民党人点了蜡烛。

而审查官则密切注意中国社交媒体,确保只有对施密特的正面言论才能出现在网上。对于中国的维权人士而言,施密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们批评施密特对北京政权侵犯人权行为的理解,而他抨击西方指手画脚的言论,也饱受人权人士的非议。施密特对89年六四事件的言论,也备受批评。对于施密特的批评言论根本不为微博所容。

德国《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近日肆虐的雾霾。文章以"中国有多脏"为题,指出中国虽然在环保领域雄心勃勃,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关键问题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跌破6.5%,北京当局会作出怎样的反应。这不仅仅事关经济刺激方案,还事关生态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届时环保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中央政府是否还会坚持严格的环保法规?"

文章接着以东北地区为例,指出东北是经济转型中牺牲最大的地区。"辽宁省、黑龙江省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大规模的失业难以避免。现在,不少人呼吁在推行环保新规时,留出更多的过渡时间。而与此同时,入冬以来,东北地区的雾霾令人窒息。上周末沈阳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了1200ppm,甚至还有一监测点测到了1400ppm的峰值。绿色和平将其称为雾霾新纪录。"

China Luftverschmutzung Smog in Shenyang
雾霾中的沈阳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Landov

作者在文末写道:"中国有机会去兑现其绿色未来的承诺,中央政府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还有望成为巴黎气候会议上的推动性力量。我们也只能希望,即便中国在经济陷入困境时,也依然能坚持这样的目标。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是全球各国的利益所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