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深灰色警报
2015年12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连日的严重雾霾不仅使广大华北地区居民苦不堪言,德语媒体的驻华记者也深有同感。《法兰克福汇报》驻京记者就在周三发表的文章中描述了身在"霾"中的生活:道路能见度极低,空气中有焦炭的味道,不少人出现咽喉疼痛、头痛、咳嗽和乏力等症状。但尽管如此,北京市政府仍然没有启动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街道上的行人虽然明显减少,然而道路上的堵车长龙与平时相比并没有什么分别。
记者也留意到网民们对此的反应:"在网络上,民众抱怨连天。许多人在论坛上质问,究竟要严重到什么程度,政府才肯启动红色警报、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因为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已经连续四天达到最严重等级,而政府方面仍然没有采取大刀阔斧的动作。不少在网络上发表的评论还在调侃,恰恰是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习主席在国际上展示作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同时,北京和华北地区陷入了有毒的雾霾之中。不过,官方媒体显然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棘手的,所以都刻意低调地报道雾霾天气,而高调突出习近平在巴黎的演讲,以及习和奥巴马的会面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调侃雾霾、调侃政府以及民众无奈自嘲的笑话段子在网络上流传。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现象了。《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接着分析道:"民众对于雾霾的普遍不满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棘手话题。因为不断地有人发问,为什么在遇到奥运会、阅兵式这样关系到"国际形象"的大型活动时,政府总能采取各种手段,把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变得清新, 然而面对平日里的雾霾,却总是束手无策。"
政策与实践之间究竟差多远
然而,从表面上看,政府其实也并未袖手旁观。治理京津地区工业区环境污染的计划已经出台,其中包括对企业的更严格监管,以及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更严厉惩罚。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中国的许多政治领域,政令的贯彻实施存在严重缺陷。不少行政机构之间存在对立关系,而环保机构又太弱。地方政府常常会对企业提供庇护,因为他们是税收和就业的保障。"作者还继续指出,腐败也是环保工作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夏以来,包括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华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跃辉在内的环保官员纷纷落马。据称他们曾利用职权,将汽车尾气检测行业当"提款机",非法牟取暴利。
《南德意志报》也关注了中国政府在环保领域表现出的意愿和决心。该报驻京记者也发表评论指出,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和六年前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截然不同。"如今北京尽一切努力展示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伙伴形象。该国已经承诺,最迟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开始回落。到2017年,中国也将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承诺有了,意愿也有了。那么接下来的行动呢?作者接着写道:"目前,中国所拥有的风能发电设备已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最终的症结还是煤炭的消耗。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到2016年,该市最后一家煤炭发电厂也将关闭。但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今年前九个月批准新建的火力发电站就有155座。专家对于中国能否按照其许诺的那样控制煤炭消费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据美国'伯克利地球'组织(Berkeley Earth)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天导致4000人死亡。"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