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我为什么要是以前的艾未未?"

摘编:李鱼2015年8月13日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接受《时代周报》访谈再度引发波澜。与上周的南德事件不同,这次艾未未公开谴责记者"有意发表错误内容"。《时代》则将访谈的德、英、中3个版本全都发表在互联网上。

https://p.dw.com/p/1GFJ7
Ai Weiwei in Berlin Gästebuch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

(德国之声中文网)继引发强烈观点之争的《南德意志报》采访后,来到德国不久的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又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周四,他与《时代周报》的访谈德文版见诸报端。

访谈中记者问:"那么您在头脑里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说了什么话,会导致有危险,所以我会注意我在说些什么?"

艾未未回答:"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会想到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阻挡我说不说什么话的理由。就像人家说,这是一个高压线,你触碰就会死。那你还碰吗? 有人说,我不怕,我就去碰。这很遗憾。如果你说,我就是要自焚。我当然赞美你的勇气,这在精神上有宗教的神圣感。但我不会自焚,我也不会去踩高压线。因为我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仅仅'反抗'或者'对抗'。我觉得我们必须诚实。如果人不诚实面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愿意和他们对话。因为我觉得他们很可疑。"

记者问:"您是否认为我们中国人应该付出,因为身为中国人,所以被抓很常态?"

艾未未答道:"我不是说应该付出。而是说,这种事情我们还没到一个完全不可理解的程度。 因为我被抓时警察就说:'你说的话、做的事在文革的时候会被枪毙。'我认为也是这样。现在是比以前进步了。如果不承认这个,则是有问题的。远的不说,俄罗斯的反对派被暗杀的有多少。中国相对要好得多。再看看北朝鲜。"

记者提醒正在同朝鲜进行比较。

艾未未说:"那是啊。我们旁边就是俄罗斯和北朝鲜,都是紧离我们。有人关心过它的问题吗?被抓一天两天,哭哭啼啼的,没必要。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常态。这个常态是一个政权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不得不这样做。而且我觉得,所有这些所谓的从事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如果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很幼稚, 认为你就是不能抓, 那会很失望的。因为就是会被抓。"

艾未未认为,不能因为抓了律师就得出社会退步的结论:"你说抓几个律师就是后退,我觉得不是这样。判断指标有很多种。抓多少是一种指标。但我同时说了,今天抓人和2011年抓我们时不一样。比如我们那时秘密失踪。现在也许小的地方有,但是在北京基本上不是秘密失踪的。"

采访的最后,记者说,到有人认为这不是以前的艾未未了。

艾未未:"我为什么要是以前的艾未未?他们想法太奇怪。他们不是想寻求变化吗?难道我没有个人自由吗?他们很奇怪。他们既不了解以前的艾未未,也不了解今天的我。拿某一个人的问题让我回答,我不会。如果你们用这种方式采访,我就不接受你们采访了。你们可以回去了,我喝点茶,因为你们没有更重要的去谈论。"

(阅读全文请点击这里)

《时代周报》采访的德文版发表当日(2015月08月13日),艾未未在instagram上上传了两位采访记者的照片并用英文注明,翻译的德文版采访同中文版不同,指出"显然有意发表错误内容,违背新闻原则"。

Screenshot Instagram/Ai Weiwei Angela Koeckritz and Zhang Miao
图像来源: Instagram/Ai Weiwei

采访记者之一科克里茨(Angela Köckritz)接受德新社采访时驳回了艾未未的指责,表示"德、英、中3个版本没有任何区别"。她说,为方便对照,3个版本都在互联网上发表,包括艾未未校对过的中文版本。(3个版本的链接)

周四,德新社以"新的艾未未"为题围绕《时代周报》的采访所引发的争议发表文章。该文一开头就指出艾未未其人发生了巨大转变。不过文章并不觉得这一转变过于奇特,因为艾未未在前几次公开发表言论时并不讳言地说过,希望过上"正常的生活",并"避免主动寻找直接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曾让他在中国被剥夺了行动的自由权和话语权。

然而,批评人士例如女权主义者赵思乐对德新社表示,"不论异议人士是否正确理解了艾未未,一个事实是成立的,即一个意见领袖正在消失。"

《南德意志报》援引流亡美国的中国作家余杰称:"他若果真如此投降,那是耻辱。"

知名作家、中国问题专家史谛曼(Tilman Spengler)告诫指出,切忌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艾未未的言辞,"应该由那些在专制制度下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进行道德评价。那里若有人感到受到(艾未未)的愚弄,我也完全能够理解。"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