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外长宣布不去奥运 是否明智?
2021年12月3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波恩《总汇报》以"抗议的象征"为题,刊评指出,德国外长本来就不负责体育事务,因此参加大赛根本就不是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的职责;而负责体育事务的内政部长则以疫情为由决定不去北京,这一切都看起来像障眼法。"欧盟本应该效仿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宣布不向北京冬奥派遣任何官方代表。"
"中共当局也许只会对这样的宣示耸耸肩,但是这依然是民主国家发出的重要抗争讯号,对新疆、西藏、香港的镇压行动表示抗议。自由社会应当发出大量的此类讯号,绝对不能放弃希望:即便在专制国家如中国,变革之风也总有一天会拂过。"
"固然,有人会反对说,政治应当远离奥运。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专制者利用体育的舞台为自己的政权涂脂抹粉,企图让人遗忘其恶行,在这种情况下,向其发出民主的反对声音就是正确的举动,政界人士宣布不参与就是其中之一。没有人现在会要求运动员抵制北京冬奥,他们为这场赛事训练多年,有资格全力以赴。"
《慕尼黑信使报》认为,尽管德国新任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不去北京冬奥的决定被许多人批评为"廉价的象征性动作",但是她也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假如贝尔博克做出了另外一种象征性决定,那又会多么地可耻?中国当局将香港民主派人士送入监狱,威胁要武力攻打台湾,把少数民族送进再教育营,还要挟贸易伙伴国。难道我们的政界就应该乖乖地向中国磕头、尽情地充当帮凶为北京的恶行鼓掌?对于已经获得终身执政权的习近平而言,这将会是终极证明:面对新兴超级大国中国试图改写国际规则,西方人并没有抵抗的勇气。"
《斯图加特新闻报》的评论指出,不论如何,德国高官已经很久没有人能像贝尔博克那样敢于对中国表明清晰的立场了。"贝尔博克的突击行动并非没有风险。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对于批评超级敏感的中国政府将会如何回应。北京是否会忽略德国外长,而继续和奉行实用主义外交的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打交道?还是会对外长的清晰表态做出坚硬回击?"
"贝尔博克的此番言论,其风险将主要由德国企业以及德国劳动者承担,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依赖于中国市场。所以,尽管外长对中国唱高调是正确的,但是依然应该适当注意音量。"
《纽伦堡新闻报》刊发短评指出,贝尔博克的此番决定对维吾尔人以及中国异议人士的处境没有任何帮助。"要是真想促成什么改变,只有一种途径:不再让中国这样的国家承办大型赛事。然而,腐败的体育组织,正在让中国、卡塔尔、俄罗斯接连承办大赛。值得抵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马格德堡《人民之声报》则对德国外长以及内政部长不去北京冬奥的决定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会导致前去参赛的德国运动员失去政治支持。"尽管有着相反的动机,但是体育却经常被政治化,也许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奥运会就是如此。只有在极其少数的情况下,政治才能够实现一些目标。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化的长期损失要大于所谓的收益。北京掌权者将会仔细记录下谁参与了政治抵制行动。认为北京不会报复?这未免太天真了。到底谁对谁才更重要?这才是德中双方最终都会进行的算计。然而,这场复杂的算计,其结果还远未揭晓。"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