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关税的背后是美中对抗?
2018年4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题为"惩罚性关税背后的想法"(Strafzoll mit Hintergedanken)。评论写道:
"猪肉、香槟、核桃、杏仁、苹果再加上钢管:这就是中国对特朗普惩罚性关税的回应。中国对共128种美国产品提高关税。听上去令人印象深刻,但只是一些小事情的大杂烩。北京有意设置了温和的贸易壁垒,受影响的行业原本就对中国的出口量很少。这给谈判留下了空间。这是北京的希望。至少现在还是。"
文章写道,中国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呼吁对大豆征收关税。"中国大豆进口的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价值140亿美元。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受影响的首先是曾在2016年大选支持特朗普的那些联邦州的农民。而今秋参议院将举行选举,三分之一的议席将重新选举。"
"但对北京而言,对大豆征收关税并非毫无风险。大豆在中国的踪迹遍地可寻:酱油、豆奶、豆腐、作为饲料的豆渣。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数百万人将面临成本上涨,而美国暂时不会受到影响。现期中国的大豆首先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北半球半年后才再度收割。"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美国对中国"(Amerika gegen China)的文章。文中写道:
"这场贸易战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有关中国市场的开放。华盛顿本周将公布列有100种中国进口产品的清单,考虑对其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这并非问题的核心。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希望在面对中国时保护美国的科技与创新力。"
"一方面,美国不容许这位实力不断增长的竞争者在美国国内为其崛起而获取技术。这位竞争者正在面向未来的工业领域、如自动驾驶汽车迅速赶超。"
"另一方面,也不容让中国在本国内以市场准入为施压手段,迫使美国企业向听命于北京的企业交出技术知识。"
"与对盟国、如德国的威胁不同,特朗普认为,中国崛起成为技术超级大国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这一看法在华盛顿两党都有支持者。而且不单在那里。……如今,在欧洲也引发忧虑,北京会将外国技术用于本国创新,正如高铁的例子,西门子曾一度拥有专利,如今中国很快就将主导世界市场。"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