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乌克兰是中国的战略牺牲品
2023年3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尽管中国与俄罗斯越走越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乌克兰还是一直等待着习近平的电话。
题为“中国的战略牺牲品”的评论开头写道:“中乌双方的关系曾经相当密切,在1991年,中国是最早承认乌克兰独立的国家之一。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前往基辅,中乌签署双边合作协议。2021年此协议签署十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了电话。当时泽连斯基还向习近平表示希望乌克兰成为‘中国企业通往欧洲的桥梁’,但也这是他们至今最后一次通电话了。”
文章指出,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基辅一直在等待习近平的电话。 “上周在习近平前往莫斯科与普京会谈前不久,中乌两国外交部长还通了电话。但泽连斯基本周二表示,仍尚未确定与习近平谈话的日期。”作者认为,事实上中国对乌克兰打胜仗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除了可能导致普京下台之外,还有可能强化西方的力量。然而,“出于对普京命运的担忧,北京也不太可能希望战争升级”。
中国和俄罗斯的感情升温,“但在谈到北京时,泽连斯基继续保持谨慎。对于中国在2月底提交对俄罗斯友好的‘12点立场声明’,泽连斯基说他在其中发现了一些‘不那么糟糕’的东西。他指的是尊重‘领土完整’这一点在此份文件中被概括地表述出来。”评论作者表示:“这位乌克兰总统没有向北京关上大门,可能也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毕竟如果有一天在战争结束后必须进行重建,人们无法确定到时谁将在华盛顿执政。”
《南德意志报》刊登的评论文章“习近平的危险世界”分析了普京和习近平两位“专制者”的不同之处。作者也认为,民主和专制这两大对立的阵营已经形成了。
文章写道:“三天时间,两场国宴,一个世界观:在习近平访问普京之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显然在21世纪的实际塑造斗争中扮演了次要角色。……人们从这次隆重上演的会面中得到的启示显而易见:中俄两个大国正在形成一个针对民主世界的防御性联盟。他们藉由政治意识形态展示力量,其目标不仅仅是朝向美国,更是自二战以来所塑造的国家世界的秩序理念。因此,欢迎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纪,来到习近平的世界。”
作者指出:“与习近平相比,普京是一个狭隘的意识形态主义者,……,而习近平的世界观则更为长远宏大。他具备了专制者的所有特色:其野心是基于一个超越个人的目标,在内政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对权力的掌控;在国际层面则希望消除现有的全球秩序以及国家、法律和人文主义方面的西方影响。中国模式是独裁的,它的核心是让强者更强并且削弱一般人的影响力,自由的尺度不是由民主法律或个人本身决定的,而是由领导层决定的。”
“中国战略的特点是试图掌控并且重新解释秩序语言: 例如‘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所谓的乌克兰和平计划,这些都是国际关系常见的关键词--但就其内容而言,它们与西方的价值观及其法治理念,尤其是人权,是截然相反的。”评论认为,中国可能借此在乌克兰问题上要求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但对主权的定义却有利于俄罗斯,并且支持其战争理由。
作者在结尾指出,习近平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对手,他担心如果俄罗斯战败后崩溃了,美国的包围战略将使得情况变得危险。而在华盛顿方面,“对拜登政府来说,一直都很清楚,乌克兰战争最终也将考验美国对中国的决心。”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