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人群间敌视情绪走向
2005年12月27日整个项目的研究期限为十年。研究的目的是真实、批判地反映德国社会的现状。项目负责人海特迈尔说:“我们想找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敌视情绪增加和减少的重要原因。重要的是,分析他人融入德国社会的质量如何,并同时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政治权利以及社会认同感。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和保障人们自觉接受社会准则,例如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我们认为,社会将形成一系列的大问题。”
虽然有人经常指出,这些想法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变化。但是海特迈尔反驳了这一说法,“所有让人感到不安的系数都有了明显的上升,例如担心失业、担心生活水平降低、对未来有不确定的感觉等。而且人们定位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而从政的意愿也因为一些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有所下降。这需要我们关注政治中位值。一些富裕的人在上,贫穷人民在下,中产阶级的地位动摇。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不仅仅包括贫穷阶层,甚至包括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对跌入贫困线以下表示担心。而哈尔茨计划第四阶段成为跌入贫困线以下的代名词。”
调查报告称,虽然联邦德国自从战后开始成功振兴经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让每个人有机会成为富裕阶层,但是由于现在危机式的发展,人们开始置疑这一制度。各社会人群之间无法相互融合是这一现实的体现。人们把对方看成是争夺社会福利的竞争对手。
海特迈尔称,这一社会基本原则例如团结、公正、平等等道德准则越来越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定位的盲目性。原因如何无从考究。有些大企业虽然经济效益良好,可还是要大规模裁员,让人费解。到处都能够感觉到社会不稳定因素。
海特迈尔和他的科研小组介绍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保障社会融入进程,“观察2002年至2005年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由竞争导致的敌视情绪不断增加。现在有61%的人对‘在德国生活太多的外国人’这一表述表示认同。36%的人认为,‘工作岗位越来越紧张,外国人应该返回自己的国家’。三年前对这句话认同人数的比例是28%。”
而德国东部和西部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德国东部敌视情绪在过去三年从46%增加到53%;而德国西部则从32%增加到38%。
引人注目的是,德国东部对穆斯林莫名的恐惧从2002年23%增加到现在的34%,德国西部害怕穆斯林人数的比例仅仅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上升到22%。
为了改变社会对穆斯林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以及偏见,报告指出了两个基本出发点:加强与穆斯林信徒以及宗教设施的接触和了解穆斯林信仰。
如果将被调查者按照年龄组进行区分,报告显示出,25岁以下人士比年长者的敌视思维程度要轻,而被公众所认知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因此,海特迈尔提出是否要对现有的融入社会方案进行再加工,扩充其内容的必要。
总体来看,一方面德国社会无法融入的风险以及人们的担忧加剧,另一方面社会人群之间的敌视情绪也在增加。海特迈尔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入各行其道将对福利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伴随着对社会中强者的手足无措、灰心丧气的,是对弱者不
公正待遇,外国人、穆斯林、无家可归者、犹太人或者同性恋者。
海特迈尔:“我担心,弱势群体越来越获得社会的承认,而且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他人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这些后果虽然不是必然的,但这是对那些上层人物作出的反应。”
而政客与公民社会还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