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殖民与屠杀旧帐应该怎样清算?
2004年8月11日„我会将反抗者斩尽杀绝, 让他们血流成河。“1904年,德国皇家军队西南非洲殖民最高军事统帅洛塔.冯.特罗塔(Lothar von Trotha)出征前下达了这样的种族灭绝令。当年8月11日,同捍卫家园的游牧民族赫雷罗(Herero)之间展开的第一场生死战开始了,地点在今天的纳米比亚沃特贝格。这场血战的结局事先就很清楚,尽管赫雷罗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同来自远方的殖民强盗相匹敌。生命遭屠杀,土地被掠夺,赫雷罗民族从此深深播下了仇视的种子。
德国殖民军队在当地的残酷战争持续了4年之久,今天,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将这段历史描述成民族屠杀。“受威胁民族协会”估计,当年遭到杀害的赫雷罗人大约为6万5000人,另一个叫做纳玛(Nama)的民族也有10000人被杀戮。经过这次涂炭之后,以上两个民族被残杀殆尽,侥幸逃生的人被关进集中营,被强迫从事修筑港口和铁路的苦工劳动。
100年过去了。周三 (8月11日),当人们回顾这一历史事件,反省殖民罪恶的时候,德国发展援助部长维乔雷克.措伊尔代表联邦德国前往纳米比亚出席在那里举行的纪念仪式。此举非同一般。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纳米比亚参加这类活动。德国政府应对此抱以怎样的态度,是否委派高层政治家参加纪念和声讨本民族100年前犯下的罪行,曾引发了一连几个月的激烈争执。上周,赫雷罗族的代表提会科(Arnold Tjihuiko)公开表示,“德国是种族主义大师”。在这之前,德国联邦议院于6月17日通过了一份决议,宣称对100年前种族屠杀承担特殊的历史和道义责任。但提会科仍然批评德国即便在该文件里,也没有写尽“过失”、“民族屠杀”这样的字眼。他认为,德国政府的这一态度,是“对和解政策的嘲讽”,并呼吁,德国应该明确表示“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纳米比亚出版的唯一一份德文报纸“汇报”主编斯.菲舍尔(Stefan Fischer)认为,德国政府不会这样明确表态。德国外长菲舍尔2003年10月访问纳米比亚时,曾表示过“深深的歉意”,也说过“深切的痛创”这样的话,但菲舍尔拒绝使用可能导致赔偿的字眼。由此推测,德国发展援助部长的立场不会同菲舍尔拉开很大距离。
然而,对历史的赔偿恰恰是赫雷罗民族最为关切的。早在2001年秋季,赫雷罗人就以赔偿纳粹强制劳工为例,以德国政府及德国企业为控告对象,提交了诉状。德国政府一再拒绝纳米比亚的赔偿要求,理由是自14年前纳米比亚独立以来,德国政府已向该国提供了5亿多欧元的发展援助资金,非洲范围内,纳米比亚是人均受益最多的国家。
“汇报”主编斯.菲舍尔也不主张德国支付赔偿金。他说:“全面援助一个民族,而不让其中的某些群体得到特殊的好处,应该是最有意义的援助,这样的援助也是最公正的,不会激起社会或是民族冲突。”此外,德国殖民统治者的屠杀行径已过去了一个世纪,并不是说历史可以被淡忘,但人们对那场屠杀了解得太少,尤其是死亡人数。如果缺乏这一基本数据,便没有办法对赔偿进行数量上的估价。
斯.菲舍尔说,在纳米比亚,人们感觉不到存在着反德情绪。并不是每一个赫雷罗族人都在控告德国政府,纳米比亚政府也不在其列。象“德国种族主义”这样的说法只是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整个纳米比亚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