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对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泰然处之

2005年5月31日

继美国五月中旬对中国纺织品重新实行进口配额后,欧盟一状把中国告到世贸组织。星期一,为应对欧美限制措施,中国决定取消81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看来,因纺织品问题而引发的中美、中欧贸易纠纷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法兰克福汇报对美国和欧盟的做法很不以为然:

https://p.dw.com/p/6if7
北京郊区的一家缝纫厂图像来源: AP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明确的语言告诫美国和欧洲不要使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长达数十年的配额制度扭曲了国际纺织品贸易,废除这一制度使得最有竞争力的厂家能在全球获得订单,消费者可从中受益。为此必须减少保护主义压力。’

消费者和中国人是配额制度结束后的主要赢家。中国受益于纺织工业一体化、新机器和廉价劳动力以及经过数十年考验的贸易关系和有效的基础设施。输家是欧美及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企业和工人。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的日期多年前早已确定,美国与欧盟的恼火表明,欧美政府和企业没有意识到正在进行中的结构转变。归根结蒂,纺织品争执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上升在全球经济中引发了结构性的移动。”

纺织不是德国的传统工业,机械制造才是德国出口的支柱,所以德国对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泰然处之,但对中国企业仿造德国机器的做法叫苦不迭。柏林日报就最近北京机械工具展上屡见不鲜的产品仿冒问题写道:

“对于许多德国中等企业来说,中国是决定其前途的国家,祸福均有。这是因为许多企业的专利权受到侵害,要应对更强烈的竞争,但各工业协会也一致认为,德国成为出口世界冠军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市场的生意。仅2003年,中国就购买了价值62亿欧元的德国机器,成了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德国机械第三大进口国。

中国蔓延的侵犯专利权现象不仅使一些德国企业十分恼火,从中期来看,也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因为中国竞争对手现在自己向全世界出口。德国机械制造业协会的调查表明,在机床、纺织机、泵和压缩机等领域,仿冒产品使一半德国企业受害严重。对簿公堂通常收效甚微,因为中国法院把地方经济利益看得高于外国人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为了与廉价的赝品竞争,必须把劳动力密集的工序移往低工资的中国。但迁移的工序越多,中国竞争对手挖走职工或偷窃蓝图、使德国企业丢失技术的危险就越大。”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