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各地区之间的“傲慢与偏见”

雨涵2015年11月21日

和中国人一样,德国人也喜欢给不同地区的人打上一些部分是偏见的“标签”。比如柏林人懒散,汉堡人高冷,施瓦本人抠门等等。另外,德国西部和东部人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成见。

https://p.dw.com/p/1H7EU
Deutschland Schöne Urlaubsorte (Bildergalerie) Allgäu
风景如画的施瓦本地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浪微博上一条热门话题——“中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引起了网友关于地域文化的讨论。而一谈到方言,人们就难免会表达出对不同地区的各种固有的看法,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偏见。在德国,类似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从易北河到阿尔卑斯山脉,从汉堡到慕尼黑再到柏林,不仅方言口音相差甚远,而且文化习俗也各有特色。于是便有了一些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矜持拘谨的汉堡人,衣着光鲜自以为是的杜塞尔多夫人,还有懒惰邋遢的柏林人,等等。

这些成见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暂且不谈,最起码很多德国人是对此深信不疑的,甚至还把这些地域性的“名片”带进了自己择偶的考虑范围中。根据德国网络交友平台“Parship”的一项问卷调查,69%的德国人相信,这些地域性的固有形象在择偶交往过程中都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德国东部和南部的“单身狗”对此深信不疑。从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到巴伐利亚州之间的各个地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广泛传播的成见当中包含着很多真实内容。相比之下,在德国西部,63%的人则不那么看重这些地域性的说法。尽管如此,从全德国来看,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这类地域偏见毫无道理。

那么,这些地域“名片”又都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多都是由于几个世纪以来德国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的各自发展轨迹,造成了在某些领域的明显地域性差异,而人们则把其中的一些特征标签化,也成为各地区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北德人就常常被其他地区的同胞认为是冷漠和寡言的;柏林人则有着傲慢无礼、狂放不羁的形象,尽管这座城市也自称是“贫穷但性感”的;而施瓦本人更不用说,一直被视为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铁公鸡”。

而人们对于地域性“名片”的讨论何以乐此不疲?《世界报》(Die Welt)在线版的一篇文章分析认为,也许如今在各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迁移更为常见和频繁,见得多,自然也就聊得多。人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必定要先拍一些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而专业的社交礼仪顾问也会建议人们,将一些无关痛痒、略带幽默成分的话题作为鸡尾酒会、非正式招待会上的寒暄入门话题——而关于城市“名片”的讨论是最合适不过了。

就连公立的巴伐利亚广播电台(BR)也在官方网站上全面总结了巴伐利亚各个地区、各个群体的不同特色。在这个总是被和皮裤、啤酒和难懂的方言联系在一起的联邦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呢?当然,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超过九五成的人表示为生活在巴伐利亚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这是巴伐利亚广播电台一项调研的结果。但是巴伐利亚也要分成不同的区域来看,比如以慕尼黑为代表的上巴伐利亚地区,就是以开放和对故土的强烈归属感著称;而上弗兰肯地区的特色就是拘谨内向、不爱挪窝;下巴伐利亚人则是最守传统、最地道的巴伐利亚人。

此外,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渊源,东部和西部民众互相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偏见”。根据一份每年在10月3日两德统一日都会发布的 “东部和西部人十大偏见”清单(Top 10 Ossi- und Wessi-Klischees),排名第一的偏见就是:东部人最喜欢给孩子起“洋名”——其实就是类似Mandy、Sandy或者是Maik这样的比较英语化的名字。而排在第二位的“西部人挣钱多”,这一点倒不算是“偏见”,而是相对符合现实:因为即使全德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在上升,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是低于西部。此外进了前十名榜单的还有:东部人不会说标准德语,西部人很傲慢,东部人整天抱怨,西部人整天只认钱等等。

Deutschland Ampelmännchen in Köln
科隆常被认为是玩世不恭的:图为模仿红绿灯小人儿的街头艺术家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Kaiser
Berlinale 2015 Abschluss Gala Preisverleihung Wowereit
“贫穷但性感”——这话出自柏林前市长沃维莱特(图为他和同性伴侣在2015年柏林电影节上)图像来源: John Macdougall/AFP/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