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遭受“中国制造”挑战
2019年4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史蒂芬·巴赫迈尔(Stefan Bachmeier)对德国机械制造在中国的黄金时代记忆犹新。他为德国上弗兰肯地区科堡市的Kaeser压气机公司效力已经17年。该公司拥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雇佣5000名员工,是业内佼佼者。
"那时候,作为德国公司的代表,你只要说一句'这台机器是地地道道的德国制造',客户就会乖乖地付款。很少讨价还价。不过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巴赫迈尔对德国之声说。他目前从新加坡协调Kaeser的亚洲业务。
自信的中国人
在他看来,"德国制造"仍然是一块招牌,但不是推销产品的主要理由了。他说:"中国人变得很自信,甚至可以说带着一种民族主义。他们全力推行自己的'中国制造'战略。"
巴赫迈尔说,中国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他们的机器在性能和寿命方面仍然赶不上德国,"但是他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巴赫迈尔接着指了指Kaeser的双层展台:"过去这里挤满了对我们的机器感兴趣的中国人。今天他们说:你想向我们出售产品,那就请你来中国。"
基础设施方面已经被中国赶超
岑国建的经历正相反。"十年前我第一次来陌生的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中国人的摊位都很小,而且在角落里。欧洲人很少来关注我们这种小企业",这位宁波中大力德公司的总经理说:"十年以后,我到这里来感觉就不一样了。中国厂家的展台大了,欧洲人对我们产品的认同感也在逐步加强。"
中大力德是汉诺威博览会上1500个中国展商中的一个。2006年,岑国建带领一个五、六人的小团队创业。今天,他的公司拥有1400名员工,并于2017年上市。岑国建认为中国赶超德国的道路仍然漫长,但在基础设施方面,德国已经落后于中国:"我深有体会的是:德国的网络在最近这十年当中没有什么变化,很多地方还是3G。中国网络就不一样了,到处是4G,网速很快。"
过去赞不绝口,今天摇头叹息
方卫中对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也深有感触。"十年前,我们参观德国西门子或其他大企业的生产车间,会感到震惊",这位杭州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现在和中国的生产车间比起来,德国就往往显得落后了。"
易泰达在汉诺威展示自己的电动车马达。由于中国目前是电动汽车最大的市场,去年销售量近130万,而德国2018年出售的电动车还不到7万,因此,易泰达的主要客户在中国本土。方卫中指着公司新建生产车间的照片说:"我们的生产已经高度自动化。"
不过细看,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是瑞士公司ABB的产品。方卫中说:"这正显示了我们的弱点。"在他看来,中国仍然需要发达工业国的硬件。在企业管理和职业培训方面,中国也仍然应当向德国学习。不过,十年后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竞争将日益激烈
即使在机器人领域,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瑞士机械制造公司Stäubli负责机器人业务的福格特(Gerald Vogt)说,特别在小型工业机器人方面,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生产小型机器人的厂家有40到50个。国家给与大力支持。今天,三分之一在中国出售的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欧洲企业只有一条出路:"我们必须保持创新,加快研发速度。"在福格特看来,中国生产的机器人性能还不如欧洲产品,但他们速度很快。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模仿,但在此基础上,中国人也会创新改进。
巴赫迈尔也相信,领先中国的优势是可以保持的。尽管全部数据化对Kaeser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总体来说,工业4.0是德国企业的福音。"假如我们今天仍然只是生产单纯的机器,即使其性能越来越好,我们也会走进死胡同。但工业4.0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我们仍然可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