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阿萨德家族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熊猫、鸡爪和长城 巴伐利亚州长访华都去了哪儿?
巴伐利亚州长索德尔访问中国的行程安排满档,在成都给了熊猫一个州长的抱抱之后,紧接着在北京会见中方高官,打卡长城和故宫,但他似乎对一些中华美食兴趣不大,拒绝尝试鸡爪或兔头。索德尔在中国都去了哪儿又见了谁?
巴伐利亚州长索德尔访问中国 要当"敲门砖"
从1975年基社盟主席施特劳斯访华至今,巴伐利亚历任州长都是北京的常客。现任州长索德尔此次访华前,一再强调他在中国期间不会同联邦政府"唱反调",但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德语媒体:德国愿为新疆人权付出多大代价?
围绕德国大众是否应撤出新疆,德语报刊继续展开激辩。《人民之声报》认为,德国正面临艰难抉择:要么为了人权事业而大幅牺牲经济福祉,要么就继续依靠专制政权。《南德意志报》则指出,德国企业现在撤出新疆并不太会遭到北京的严厉惩罚。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创新高 车厂人权隐忧仍受关注
盡管德国政府呼吁企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但从数据看来,德企对华投资仍在去年创下新高。不过专家发现,许多中小企业正寻求减少与中国的生意往来,甚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德国车企再传使用新疆强迫劳动,也让德企在华业务的人权隐忧,再度浮上台面。
德语媒体:中国是万恶之源吗?
巴斯夫撤出新疆后,德国大众面临巨大压力。《莱茵邮报》明确提出,任何德国企业都不应该以任何形势参与侵犯人权甚至从中获利。《经济周刊》则指出,中国必须在两年内解决好经济结构性问题,否则全球经济都将跌入衰退的深渊。
德语媒体:电量耗尽 人才流失
《南德意志报》强烈抨击德国政府削减电池技术研发资金,认为这将导致德国在这一未来科技领域严重依赖于中国,已有的相关人才也将流失到其他国家。《世界报》则关注了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担心人权问题 巴斯夫撤出新疆合资股份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2月9日宣布,将从位于新疆的两家合资企业中撤出股份。此前,巴斯夫在新疆的当地合资伙伴遭到人权组织的指控,其员工被疑直接参与打压少数民族的行动。长年关注新疆议题的郑国恩、包瑞翰等人呼吁,德国大众也必须撤出新疆。
美国或将超车中国 成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由于中对德、德对中出口皆减少,再加上德国对美出口持续增加,美国可能在2025年超车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不过,美国会是比中国更可靠的伙伴吗?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让德国面临大麻烦
《德国编辑部网络》担心,早在几十年前就力推电动车转型的中国汽车产业,很快就会让德国老牌车企难以招架。《世界报》则警告,随着中国经济下挫,享受了几十年“中国崛起红利”的德国经济也将迎来艰难岁月。
德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不保?中国或让位给美国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景气、德企采取新策略等多个因素,2024年,中国可能将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地位让给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
德语媒体:多数德国企业不打算离开中国
尽管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地缘政治的风险与日俱增,但最新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德国企业并不愿意从中国撤出。
德语媒体:不能让专制中国突破民主第一岛链
台湾在周末举行大选,德语报刊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台湾选举结果高度影响中国利益,但这一事实不能成为北京干涉大选的理由。《明镜周刊》则呼吁欧洲人更鲜明地支持民主台湾,否则就会面临专制中国突破民主第一岛链的危险。
德语媒体:台湾大选何以如此重要
台湾的总统选举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将决定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也会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中东、俄乌、中国:德国外交进入危机模式
德国外交政策的平静时期已经结束:柏林必须为正在发生的两场战争、日益具侵略性的中国、动荡的世界秩序寻找解方。
同中国脱钩将重创德国经济,但可控?
位于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一项调研显示,同中国突然脱钩,将给德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但打击程度并不会超越以往的严重危机。调研同时还显示,脱钩让中国蒙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德国。
“熊猫外交”很甜蜜 但这份爱有时会过期
在德国出生的第一对双胞胎大熊猫宝宝,4岁的梦想和梦圆即将返回中国引发全德瞩目。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终结全球化吗?
在应对世界上那些持续挑战时,德国是否落后了? 尽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情况下,德国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自民党竞选纲领:中国是欧盟的"制度性对手"
媒体提前披露的自民党欧盟议会大选竞选纲领中,自民党主张将中国定性为"经济和制度性对手",并主张欧盟切实改善同台湾的关系。
德国熊猫临行在即 粉丝难过之余亦抱希望
2019年,熊猫宝宝Pit和Paul在柏林出生时还是浑身光溜溜的“小不点”。 如今,它们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并将移居中国成都。 一直以来,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或租借大熊猫的行为被称为“熊猫外交”。
德语媒体:科研合作不应天真幼稚
今年夏季德国政府推出中国战略之后,对华关系的重新定位不仅局限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科研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正如德国科研部长史塔克瓦青格所说的那样,今后开展科研合作时,应以"利益和价值观"为导向。
德国前政界高层受批评:沙尔平成"中国传声筒"?
德国前国防部长、社民党前主席沙尔平在中国开设咨询公司,与中联部直属机构合作主办会议,以及向中国媒体表示"中国法治国家建设正在进行中",这些表态和做法受到专家和政界的质疑。德国电视一台Report Mainz节目报道了此事。
中美峰会与夹缝中的德国
中美之间的经济战已经全面展开,而且不断加剧的冷战随时都有可能引爆热战。而中美两大国夹缝中的德国处境也变得更加艰难:一边是最重要的天然盟友,一边是最重要的商贸伙伴。
肖尔茨与习近平举行视讯会晤
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本周五(11月3日)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在会晤中讨论了包括中东地区和乌克兰的当前局势以及德中两国双边关系、经济合作等议题。
德语媒体:必须为脱钩中国早做准备
在全球地缘政治异常紧张的时期,德国应当怎样调整对华战略?《世界报》的一篇客席评论认为,必须要为中国攻台、德国必须跟随美国制裁中国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届时蒙受惨重经济损失。《商报》的客席评论则指出,就算有着不同的动机,北京和莫斯科在“拉美国下马
德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对华"去风险"
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德国中小型企业在也努力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除了增加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投资外,他们还在尽力加强在华企业的独立运作能力。
德国财长:德中双方应进一步开放市场
受疫情影响中断四年的德中高级别财金对话本周日得以恢复。双方出席对话的最高代表分别是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何立峰表示,双方都应鼓励到对方国家去投资,并减少投资障碍。
柏林致力于实现德国金融机构在华准入
德中高级别财金对话周日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德国财政部消息人士透露,柏林方面准备要求北京确保德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并增强法兰克福作为中国银行在欧盟的中心据点的地位。
德国与中国:摇摆在搞贸易和“去风险”之间
今年德国经济界在中国的投资仍然势头不减,其中缘由既来自中国,也在于德国自身。而这种发展与所谓的“去风险”政策却是背道而驰。
德语媒体:禁用华为 争议不断
媒体披露的一份德国内政部文件显示,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德国的"核心网络"将排除中国部件。网络运营商不仅不能安装新部件,已经安装的也须拆除。
德语媒体:可以将习近平称作"独裁者"吗?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直呼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独裁者"的事件仍在发酵,中国外交部为此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一令中国"强烈不满"的事件,中国官方媒体却鲜有报道。
德语媒体:三年内德国移动网将同中国脱钩?
在保障移动网络安全的问题上,德国内政部显然正在加快步伐:三年内,德国移动网络将基本实现无中国组件的目标。但德国电信等运营商称内政部的计划"与现实脱节"。
德语媒体:外交部长不宜实话实说
德国外长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普京相提并论,并直言习近平是"独裁者"。此番表述引起中国官方"严重不满",也在德语媒体中引发热议。
德语媒体:中国人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
进出口数据急剧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企业和机构开始降薪和拖延工资。中国经济陷入了过去几十年从未有关的艰难境地,当前的局势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想必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贝尔博克称习为独裁者 北京愤怒回击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俄罗斯普京相提并论,并直言习近平是一位"独裁者"。此番言论引起网络热议,中国官方更是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召见德国驻华大使。
德国经济研究所:德国汽车生产日益受到中国威胁
一份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报告说,今年上半年,德国进口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猛增75%,而其他方面的双边贸易贸易却出现下滑。从这些数据中得出关于德国去风险化的明确结论还为时过早。
德语媒体:"去风险"的风险
本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必要情况下,甚至会引入惩罚性关税。德国车企喜忧参半,他们担心德国车会成为中国政府反制措施的牺牲品。
忧国家安全 柏林阻止中资收购德国卫星企业
法新社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德国政府近期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国资本全资收购一家德国初创卫星企业。由于担心对中国经济的过度依赖,柏林近期一直在推动“去风险”措施,德国对华立场也越发强硬。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降温 德国需要担心吗?
德语报刊持续关注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巴登报》认为,西方曾经担心日本崛起,后来又担心中国,但是中国经济也很可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陷入长年停滞。《经济周刊》则指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曾让许多没什么能力的德企高管也取得辉煌业绩,但这种好日子到头了。
德语媒体:同中国打交道要多些自信
虽然德国政界在不断呼吁经济界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却呈现出另外一番画面:去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15亿欧元,而中国在德投资也比疫情前高出了三倍。
德语媒体:哈贝克为什么挑衅中国?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计划出台新法规,加强对中国入股德国企业的审核。这样的强硬会不会惹怒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人们是否过度高估了中国经济对于德国的重要性?
“去风险”进行中:德国拟加强审核对华合作
虽然德国政府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是“风险最小化”的步伐也在迈进:经济部长哈贝克计划出台新法,加强对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参股项目的审核;教育科研部长则撰文呼吁,更好地保护德国科研成果。
杜塞尔多夫停办中国节 市政府:“无关政治”
杜塞尔多夫是中国企业和华人最聚集的德国城市之一,也是北威州一年一度的“中国节”主办地之一。该市政府对媒体证实,今年本应在该市举办的中国节已告吹,但原因与政治无关。
德语媒体:向中国输出技术须谨防“军民融合”
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一向对德国企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毕竟中国政治正在同西方渐行渐远,继续向中国输出技术,很有可能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对“德国进口”为何没了胃口?
德国6月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增长,但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外贸无法为德国经济带来好处。此外,德国今年对中国出口下降,未来还可能继续减少。
德语媒体:德国骑墙还能骑多久?
奥地利《标准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欧洲正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在中美之间骑墙,还是坚决走价值观导向的贸易路线?《新苏黎世报》的客席评论则警告说,台湾问题的中国民意正在脱离北京领导层的掌控,这将极大增加爆发战争的风险。
德国宪法保护局:政界应对中联部保持“戒备和克制”
德国情报部门向政府官员及联邦议员发出警告称,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强针对德国的间谍行为。德国宪法保护局要求官员在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接触时要保持高度警惕。
德语媒体:中国并不能主宰未来
德国《世界报》认为,中国远没有看起来那般强大,因为西方自由体系才是创新能力的保障。瑞士《新苏黎世报》则警告说,中国政府表面上把西方当朋友,实际上一直视西方民主国家为意识形态敌人。
德语媒体:失去了动力的增长引擎
中国经济增长率大大低于外界预期,《德国编辑部网络》刊评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长期结构性问题,全球经济也将被拖累。《焦点杂志》则关注了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指出在气候保护议题上,西方国家没法和中国脱钩。
专访:“合作是德国政府对华战略的基本要素”
德国酝酿已久的中国战略日前出炉。德国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所代理教授卢玛丽分析说,文件的核心是承认德中关系的复杂性,将"制度对立"定义为对国际秩序或人权原则的不同看法。战略宗旨是为合作提供防护栏。
德语媒体:莫徒务近功
德语区各大报刊持续关注德国联邦政府最新发布的对华战略。《商报》警告,面对自由度极度缩减的中国,德国切忌见小利而失大谋。《编辑部网络》则指出,欧洲层面上也亟需就对华战略形成团结立场。《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新战略其实是在警告德国企业。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