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选举,社民党失去选民基础
2003年9月22日选举结果一目了然,巴伐利亚州议会选举以执政党基社盟的全面胜利以及社民党的惨败而告终。基社盟得票率超过60%,上升了大约9%,未来在州议会中将拥有三分之二多数。与之相反,社民党丢掉了大约10%的选票。绿党的进步很明显,但这并不能为联邦政府挽回多少面子。
这恰好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以联邦政策为主要议题的竞选促使选民通过投票向柏林的红绿联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目前柏林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因此可以说,巴伐利亚州的选举结果标志着联邦议会的走向。在选民眼里,现任联邦政府拟定的社会福利以及劳动力市场改革不够清晰、不够完整,也许还不够深入,并在许多方面削减过多。选民们对1年前涉险过关的红绿政府的工作感到深深的失望。
当然,巴伐利亚州有其自身的特点,否则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选举结果。相对其它州来说,巴伐利亚州的经济发展良好。担任基社盟主席以及州长的施托伊贝尔个人声望很高。此次选举的获胜将使他在联邦政治中的份量更重,而有关他个人政治前途以及联盟党内角色分配的各种猜测也会纷至沓来。
巴伐利亚州结构上趋于保守,假如数十年来以绝对优势在巴伐利亚州执政的基社盟没有在选举中获胜,那将爆出一个大冷门,而这只会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可想象。因此,即使社民党拥有一位更具魅力和知名度的候选人,它在巴伐利亚州也从根本上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德国,没有哪个州的人像巴伐利亚人那样拥有那么强的民族感,而基社盟恰好成功地使自己成为巴伐利亚的同义词,成为这种民族感的代表。这一点,由于基社盟的影响力仅局限于巴伐利亚州,并且由此在联邦政治层面上始终代表巴伐利亚州的利益而变得更为容易,在与姐妹党基民党的关系中也是如此。
与之相反,社民党在巴伐利亚只被视为一个联邦政党的地方分支。因此巴伐利亚社民党成员自然也要为柏林的政策承担责任,对此他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这属于一个联邦制国家中民主机制的正常反应。而对基社盟来说,它的特殊地位无论如何是个优势,这一优势在周日举行的选举中以对基社盟整体有利的结果明确显现出来。
巴伐利亚的选举结果应该让施罗德清醒了:他现在必须要拿出清晰的改革方案,不能再摇摆不定,欲作还休;他必须清楚地向选民指出到底要削减什么,削减多少,并且要让人相信这些福利削减是必要的。施罗德不但要与议会反对党合作,还要与选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