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城市——上海走向世界
2007年8月28日上海人从来不把谦虚当作美德:不管是昔日浮华的港口城市,还是今天繁荣的金融中心,这座“海上的城市”总是比中国其他地区遥遥领先。这里有磁悬浮列车的第一段也是唯一一段商用线路,有一级方程式赛车跑道,2010年这里还将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的最高建筑也正在这里拔地而起:“世界金融中心”大楼建成后将以492米的高度傲然屹立在东方。上海也是中国最西化、最紧跟世界潮流的城市。超级富豪、富豪、中产阶级和时尚年轻人,构成了现代上海的典型风景。
工地上,推土机在夜以继日地运转,农民工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尽管国家颁布了保护文物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中很少有人去遵守。虽然已经修整了老城区,但是殖民时代的遗迹已经所剩无几。 “上海在过去的25年中已经完全变了样。包括内城的老式住宅区也全都被拆掉建新楼了。” 科隆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弗劳克·克拉斯说,“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影子了。”
上海还在以毫不减弱的速度继续着这种变化: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1950年上海还只有六百万居民,1990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八百万——2015年上海人口预计会超过一千七百万。没有上海户口的农民工估计也要有五百万人。上海市政府表示,现在全市常住人口就已经有至少一千八百万。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上海政府计划在市区周围建一批示范卫星城。
德国规划师阿尔贝特·施佩尔就在上海安亭——大众公司所在地——设计了一座汽车城。类似的主题城市还有在即将在崇明岛上建立的东滩生态城。根据规划,这座生态成里将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给。根据最新的报道,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所以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了。
设计规划这些城市的目的就是避免上下班交通——让人们工作和居住都在一个地方。2010年,东滩生态城将有八千人居住,2020年达到八万,到2050年将增加到五十万。负责开发规划的伦敦工程公司Arup的董善峰(音)说:“我们将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提供全套的基础设施。
柏林工大教授、重点研究亚洲的城市发展专家彼得·赫尔勒认为这种分散规划是合理的。他说:“当然,这些规划背后也有政治意图,也是为了改善声誉;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必要的尝试和示范项目,可以为今后提供经验,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他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也在进一步发展,现在较年轻的一代会更多地把社会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纳入考虑范围。尽管如此,赫尔勒还是确定一点:“不能对这些示范城抱太高期望,它们是不能解决上海或中国的问题的。”
赫尔勒认为这些问题包括上海汽车数量的激增和不断增加的贫困现象。克拉斯教授也觉得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构成了潜在的社会危机。他说:“上海没有拉美或印度那样的贫民窟,但是城市的扩张导致农田被占用,那里的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只能靠出租自己的简易楼房维生。……欧洲的大面积城市化150年前就开始了,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