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历史不应有片刻的陌生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5月9日

德国报章在周一继续大篇幅地刊载二战回顾和战争结束60周年的纪念文章。这里选登的均是一些反省历史、重新审视自我灾难的有关章节。

https://p.dw.com/p/6cWR
莫斯科二战结束60周年的纪念仪式图像来源: AP

南德意志报如下写道:

今天,在怎样理解1945年5月8日这个问题上,已有了相当的共识。亲身经历了那个日子的大多数德国人将之看作是一场失败,看作既是个人也是国家生存的破灭。但同时,这是一个让德国获得解放的日子,让全世界从纳粹恐怖统治下获得新生的日子。战后的年月过去越多,战败迎来解救的认知也就越加清晰。

施特劳宾格日报也有类似的看法:

1945南5月8日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终结,又是开端,既是象征深重罪孽和耻辱的日子,又是真心欢乐的历史记载。它将一个民族从苦难的深渊拯救出来,继而揭开了一部成功历史的序幕,德国同邻国的和解也紧随而来。可见,从今年5月8日传出的是一个大胆的信号:60年过去之后,一个时代终于成熟,德意志民族终于带着沉重的矛盾和内心的困惑正视这一天并终于让这一天充满了活力。


斯图加特日报着重评价了德国总统克勒的讲话:

正象他访问波兰和以色列演讲时重申的那样,对于二战,永远不会有清帐的那一天,这一点不容质疑。但同时,克勒非常谨慎小心地将眼光投向纳粹铁蹄下生命受到摧残的所有人。克勒无时不忘纳粹大屠杀这一无以伦比的滔天罪行,但他也做到提醒人们回忆战后被驱赶的德国以及东欧国家的平民。


正是在这一点上,法兰克福评论报有不同的见解:

克勒表面上突破了一个禁区,提及德国人在二战时经历的苦难,但他这样做的形式却是颇有争议的。突破禁区的一半实际上也是神话。说德国这个国家在战后无法对自己的战争苦难开口,并不符合史实。诚然,东部家园的丢失,背井离乡的灾难,城市被焚毁,所有这些胜者的报复都还活生生地存在着,呼之即出。但这一切都被深藏在沉默的背后,人们对“谁之罪”的问题,对“肇事者”的问题始终默不做答,直到后起的一代表明了启蒙的意志,才将一个民族真正解放出来。


新法兰克福新闻报警告道:

联邦总统说得对:我们也应该为德国的战争牺牲者哀悼。但我们不该忘记,战争、空袭之夜和被赶出家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波恩总汇报着眼于围绕柏林勃兰登堡门的集会这样写道:
将这一天作为民主之日来对待无疑是正确的 - 充满感激地回顾过去,信心百倍地展望未来,都是为了确保民主的作用。有谁在60年前能够想到,仅仅数十年之后,德国就又成了国际大家庭中受人尊敬的一员?对过去不应忘记分毫,对历史不应陌生片刻,今天的德国有理由树立起自我雄心。

赫尔布隆之声报:

也许需要那种极右分子的威胁,让他们叫嚣把5月8日这一天作为壮大自己、为他们忘却历史的意识形态服务的日子,只有这样,公民社会、独立的资产阶级以及所有民主力量才开始猛醒,开始丢弃谨小慎微的自我克制。5月8日和勃兰登堡门一样,不能属于新纳粹。光头党、大皮靴的新纳粹形象不应传向世界,和平与爱好和平的画面才应该是代表德国传遍世界的真实形象。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