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欧洲价值与中国反制裁的代价

2021年5月21日

欧洲议会高票通过了“关于中国对欧盟实体以及欧洲议会议员制裁”决议案,同意冻结《欧中投资协议》。这标志着欧洲正在重新确认基本自由、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捍卫人权等议题,并对中国形成政治和外交上的压力。

https://p.dw.com/p/3tkiH
Symbolbild EU - China
图像来源: Jason Lee/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如同不少人预料的那样,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和58票弃权通过了“关于中国对欧盟实体以及欧洲议会议员制裁”决议案,同意冻结《欧中投资协议》(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批准程序,直至北京解除报复性制裁措施为止。决议同时要求执委会与欧盟对外事务部迅速制定一份供应链产业建议指引,让使用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风险的企业有所依循,并在立即找出替代供应来源上给予支援。决议还呼吁重新平衡中欧关系,支持一系列自主措施的工具箱。最后,决议还要求暂停成员国与中国的引渡条约。目前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等欧盟1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有引渡协定。

当然,这次决议获得跨党派支持表决通过,说明的欧洲议会大多数对中国政府的态度有着明显的改变。这将影响今后一系列欧盟有关中国的政策。

决议中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中国永远不会满足的要求,即解除报复性制裁措施。中国政府决无可能因受到欧洲议会的压力取消那些制裁。换言之,《欧中投资协议》难产已成定局。

20日的决议案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欧洲价值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中依然重要。欧盟正在重新确认基本自由、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捍卫人权等议题,绝不会在欧中关系中因图利而给欧洲价值打折扣。

中方尽管在反制裁前后,尽管知道可能出现的后果,但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保住投资协议比丢失它更重要,所以,中国的政治精英决定在唱了白脸后,又唱红脸。在反制裁后,习近平跟默克尔、马克龙分别打了电话,在决议案之前两天,李克强又跟意大利总理通电,强调“共同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生效”。 现在看来,这些努力显然都白费了。 看来,要想把中国梦做到欧洲去,发生的速度和规模肯定不如以前想象的那样顺利。

尽管中国政府发言人反复重复下面的话,“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但从中方在白脸政策以后又来跟欧盟主要国家领导唱红脸这一事实来看,《欧中投资协议》即便对中方来说也并非仅具有象征意义。

决议案对中国政府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冻结《欧中投资协议》大大提高了中国今后技术竞争的难度。 中方所需的高科技产品有40%都来自于欧洲。中方自称中方在谈判过程中同样做出了重要让步,原因主要就是为了给自己从欧洲获取先进技术多开几道门。中方自称有资本,可以不急不躁。欧洲那些有技术没钱的公司有的是,中国可以用收购等方式将其获得。 而现在,欧洲会对此显得更谨慎小心,升高中国投资门槛或者对收购技术企业实施限制,成了必然。

当然, 欧盟议会的此决议,并不会影响中欧的贸易发展,而且, 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中国的经济体将变得更大,对欧洲吸引力也会越大。但是,在技术转移上,欧洲对中国大方的做法已成历史。 这对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要在不偷、不诈的条件下实现技术自立的国家,挑战显然更大。

决议案对中国另一个打击是政治上的信誉。中国领导一直不愿意看到美欧共同打造所谓的“反共阵线”。但是,现在却在慢慢发生。随着一份欧盟内部报告的曝光,中国对未来的中欧关系的好转也并不抱过多的期待,因为欧盟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或“系统性对手”已成定局。这无疑,对中国会形成政治和外交上的压力。

那么,面对这些不利于中国政府的变化,在中国的反制裁后,中国政治精英是否有反思呢? 比如说,首先,会不会把那些在“反击欧洲”时,出馊主意的人重新审视一下呢?因为回过头来看,北京的“超级别“的报复性制裁,非但没把欧盟吓到,反而帮助欧洲议会统一了政治立场。这方面的反思是否会发生,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告知世人的。

中国政治精英必须反思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对中国式的“一把手说了算”之思维是否会改变呢?首先, 事实至少让中方知道了欧洲议会不是傀儡。其次,中国最高层跟德国、法国、意大利高层的电话,体现了中方过于热衷于“一把手“的交流,而无视其他政策决定的因素。正是这样,中方才会把决议案看成是欧洲议会几个人的操纵。 正是这样,中方才会说,(冻结协议)是“欧方无法完整遵守规则的一个缺陷,反映了欧盟作为经济伙伴有可能因为政治考虑横生枝节的不确定性”。说到这里,也许会使我们想起拜登一句话,即“习近平骨子里没有民主“。 但笔者以为,在投资协议被冻结的事实面前,对欧盟这样一个民主政体不同的决策的认知,中方也不得不了解了。

决议案对德欧的负面效果

当然,对欧盟来说, 特别是对德国来说,这次决议案也会给今后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效果。

首先,这次决议案是对可能正在离开政治舞台的默克尔政府的一个重大打击。 换言之,也是她离开政坛之前一个败笔。同时,如果下一届绿党执政,那也预告了下一届政府可能在中国问题上要做的事。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地时间20日在接受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WDR)采访时表示,她可以确认中欧投资协定内容中的“每一个字”,在华欧企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条件将得到改善,气候保护和劳工标准也将得到改善。20日,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表达了仍支持维持中欧投资协定的态度。而显然,议会的氛围跟德国政府的“中国派“显然距离比较大。

同时, 欧盟也将在付出代价。尽管贸易和经济的脱钩都不符合双方的利益,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已经暗示,中欧投资协定“冻结”对欧洲的经济复苏、对外经济合作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中方很可能在中国市场制造障碍,使得欧盟企业就失去在电信、金融服务、私人医疗、环境服务、研发以及航空运输等服务领域更多地进入中国大市场的机会。

德国的“亲中国派“到现在还坚信,一旦中欧投资协定获批,这将为欧洲在华投资和知识产权提供更大保护。德国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会成员沃尔夫冈•尼德马克(Wolfgang Niedermark)表示,“达成协定总比不达成协定要好”。但客观上,不少欧洲企业到了现在的地步,也许会开始问自己,一文协定,也许能提高的中国偷技术的难度,但如果对方真的要偷,一文协议难道真的能那么神奇?

《欧中投资协议》的冻结的时间长度可谓是没有限制的。对欧盟来说,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死了这条心。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决策者自然而然会把视线延申到中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 台湾、印度可能就会成为协议冻结的得利者。当然,如果没有欧盟在财力等各方面着力拉一把,那些“新伙伴“不一定会有像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的动力和融合力。所以,欧盟领导如何在这一二年时间内,尽快地找到中国的替代国,即便不在全部领域,至少也得在某些领域。 这就要看欧盟的政治智慧了。 

至于中国方面,表面上中方说“中国这个时候不妨以静制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但实际上,领导层面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设想,在技术突破方面不得不做好肯硬骨头的准备。当然,这硬骨头是否能啃下来,心里还没个底呢。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