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美互亮底线,“欲报(复)还休”?

2021年2月8日

中美外交主管终于通话了。在中共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的通话中,双方谈到了人权和台湾问题、缅甸政变,以及国际体系。

https://p.dw.com/p/3p2z2
拜登何时与习近平通电话?
拜登何时与习近平通电话?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R. Goldman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出意外,两人几乎在所有这些议题上都针尖对麦芒,杨洁篪强调了在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事务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的既有立场,布林肯则重申美国将继续在新疆、西藏、香港等问题上维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同时将同盟友和伙伴一起,让中国为台湾问题、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制、威胁印太地区的举措等负责。

拜登尚未同习近平通话,这不是像有些观察者解读的故意冷落中国那么简单,而应该是还没有准备好同习谈什么。目前氛围下的两国首脑的通话,一定要在管控双边关系上达成某种共识或者谅解,否则争吵一通,各唱各的调,还不如不通话。这也说明对华关系对拜登政府而言,在强硬的外表下,也是很谨慎的。

拜登在日前的专访中,将中国描述为"最激烈的竞争者"而非"冲突者",似乎有意要在竞争和冲突之间划界限。这与他在国务院的首次对外政策演讲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的定位一脉相承。虽然对华关系不是该次演讲的重点,但也勾勒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轮廓。在拜登看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强制性外交、少数民族政策、知识产权和全球治理五个方面对美国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回应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他虽表示华盛顿会与北京合作,可合作必须以符合美国的利益为先决条件。而为同中国更好地竞争,美国也必须先处理好国内问题,与盟友联手,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并重建美国的信用与道德权威。

拜登宣誓就职 北京民众怎么看?

从拜登、布林肯以及美国其他高官近期释放的讯息看,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中国是美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未来数十年恐怕都如此;二是美国会在一系列议题上同中国展开强硬竞争,特别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回击中国;三是在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中国在气候等有限领域进行合作;四是在贸易、经济、科技、人权和国际规则等方面联合盟友与伙伴,共同对付中国的破坏行为;五是做好美国自己的事情,"以榜样为实力",在实力的基础上和中国竞争;六是在台湾和南海等地缘政治上,承诺保护台湾,并以自由航行的名义,强化美国在南海的存在,挑战中国的南海声索权;七是对中国实行"战略忍耐",暂时不急于和北京打交道。

可见,拜登的对华政策继承和延续了特朗普的强硬抗中路线,但也认识到美国自身的薄弱和实力的相对下降,因此要练好内功,团结盟友,维护民主和人权这个核心价值。后两者仍是美国作为"灯塔国"的道德感召力所在,尽管特朗普四年对美国的民主和人权有所损害,但它依然是美国对付中国的最好武器,就此而言,民主和人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这也意味着,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底线,是不能容忍北京以"内政"为借口,肆意破坏国内人权,同时在全球推行以"低人权"为基础的所谓中国发展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北京对拜登政府改善对华关系的期待降低。在拜登首次发表对外政策演讲前,杨洁篪利用美中全国委员会视讯会议的平台,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对美政策。虽然杨表示北京的目标是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模式,使两国沿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向前发展,但北京也将继续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他为此提出了四点具体意见,正确认识看待中国,恢复正常交往,妥善处理矛盾分歧,开展互利合作。

Yang Jiechi und Mike Pompeo China und USA
2018年11月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蓬佩奥和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 Kaster

杨洁篪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不过是在重复中国外交当局去年以来一直在说的,但这不表示它就是老生常谈,没有意义。以杨的身份,首次系统性针对拜登政府阐述北京的对美政策,它的基调是软中见硬,贯穿着习近平一向强调的底线思维。"软"的部分是"四个从不、一个无意",即从不干涉美国内政,从不对外输出发展模式,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从不寻求挑战或取代美国地位,无意划分势力范围;"硬"的部分是敦促华盛顿切实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停止试图通过干涉中国内政来牵制阻挠中国发展。北京认为,这些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牵动14亿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碰不得,否则最终只会给中美关系和美方自身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这其实也给美国划了三道底线。

两个底线严重对立,一个说碰不得,碰了中国人会很生气;一个说偏要碰碰,不碰就不是美国。中美关系的这种状况,正如有中国学者在评论杨布通话指出的,(它)既有大国的矜持,也有相互的释放;既有各自对关系改善的条件设置,也有"欲报(复)还休的自以为是"。

两国在几乎所有事情上的对立,眼下看很难有妥协余地,除非一方退让或认输,否则客观情形必然是螺旋式的竞争和对抗下去,直到最终决出胜负。就中美的实力而言,虽然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但至少在未来10多年里,无论是单项还是总体国力,美国要强过中国,何况美国还有众多盟友和伙伴,并且坚守道德和价值高地,难以想象,在这种形势下,华盛顿会主动同北京言和。而北京也难以做出大的退让。一旦在底线问题上失守,华盛顿会不会得寸进尺,步步进逼?北京将退无可退,其后果不但让其他国家认识到,中国不过是泥塑巨人,硬不起来,从而跟在美国后面纷纷向中国索要好处;也无法向国内民众交代,何以在底线问题上一让再让,鉴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炽热,民意只会把北京看作胆小鬼。

因此,双方若不妥协,就只能一报还一报。

这对双方当然是考验,然而无疑对北京更不利。我曾指出,拜登会比特朗普让北京更难处理。后者一味对中国施以极限打击,看起来爽,但由于它是以耗损美国的实力为代价的,事实上给了北京扩充战略的空间,只要中国挺住攻击,后面就无大碍。但拜登的战法将令北京头疼,注重人权和规则,提升实力,多边包抄,北京要寻求突破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