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学联港府对话 港报摘要

文山(摘编)2014年10月22日

周二,香港政府与学联互派代表就眼下的占领运动、政改争议进行了对话。次日的香港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予以关注。德国之声中文网摘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合辑如下:

https://p.dw.com/p/1DZjT
Beginn von Gesprächen in Hongkong
学生与政府的理性对话态度受到赞许。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

香港《东方日报》社论以#link: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1022/00186_001.html:"政治搭台金融暗战、上下其手浑水摸鱼"#为题,写道: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港府昨日与学联进行首次政改对话,结果各自表述,各说各话,亦没有化解任何分歧,遑论达成什么共识。这可以说是意料中事,双方对政改立场迥异,缺乏共同基础,对话只能摆摆姿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信报》刊发社评,以#link: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920273:"对话理性、抗争激情;知所进退、事始有成"#为题,认为虽然矛盾一时还无法化解,但在两小时对话中,双方皆展现出互相尊重的心平气和。该报写道:

"学联代表在对话之中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明智的要求,而且符合沟通的目的,平起平坐的对话不就是为了迈向民主的明天吗?若然抗争的结果是没有明天的白费心机,留守街头未免太冤枉了。但当占领街头惹来民怨日增,流血冲突与法庭禁制令的威胁接踵而至,既然政府在对话中开启了一道撤出占领区的善意之门,学生们应好好把握下台之阶,才是大智大勇之举。"

Beginn von Gesprächen in Hongkong
《信报》认为政府方面也应该释放更多诚意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

同时,《信报》还认为政府方面也应该释放更多诚意:"讨价还价的正确策略应该是让示威者清楚看到希望,而不是要么'袋住先'、要么'一毫子也没有'。因此,更加民主化的程序,以及2017年之后的优化计划,政府必须拿出具体而可行的办法来说服示威者,打动泛民的部分立法会议员,2017普选行政长官方可成为事实。"

该报最后写道:"大家都期望学联和政府对话会面不止一次,沟通之门常开,占领区内的示威者相信是时候深思应否这刻撤退,让社会回复正常面貌。不少德高望重的社会人士讲过,撤退不代表失败,反而是长期争取民主的部署。"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则认为,#link: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22/WW1410220001.htm:"政府已经释放最大诚意,学联应适可而止"#,该报写道:

"政府提出成立一个讨论政改的'多方平台',让学生和年轻人一起商讨政制发展。这一安排显然是对学联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既表明政府希望以对话代替对抗,而且也为违法的占领行动撤离铺设退路。政府已尽最大可能对学联作出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回应,亦强调沟通大门仍开。希望学联能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善意,以市民福祉为依归,以香港的大局着想,不要再节外生枝,而应积极回应政府的建议,与政府共同努力,早日结束'占中'导致的混乱,让香港重回正轨。"

《大公报》则以#link:http://news.takungpao.com/opinion/highlights/2014-10/2793693.html:"学联要务实对话、脱离占中"#为题,刊发社评,认为占中是一场以激烈街头抗争为手段、变相"港独"为目的的"政治占领":

"但是,市民的良好愿望、政府释出的善意,是否能得到正面回报,还须视乎'学联'的取向。……事实是,戴耀廷一伙和幕后"金主"黎智英,他们用了回归以来最大的力气策划这场'占中',目的根本就不在普选、更无关什么提名,他们要的就是一场大规模 的、旷日持久的街头骚乱,冲击警方、冲击法治、瘫痪交通、瘫痪全港,最终迫使梁振英下台,从而令到中央在港有法不彰、有令难行,今后港人爱选谁当特首就选谁,爱修改基本法就修改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更是提也不用再提。十七年前英国人在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一个没有外国殖民管治但完全亲西方、抗中国的香 港,将会在旺角、金钟街头的激烈冲突和叫嚣声中实现。……作为大学生、作为今日中国香港特区青年,你们是否有必要把自己的前途、家人的期望、港人的福祉都牺牲不顾而去为这些抗中乱港政治势力效劳?是祸是福、何去何从,今日的对话桌是一个机会。"

香港《苹果日报》的社论则以#link: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22/18908324:"污蔑的效果是不断促使香港人觉醒"#为题,反驳了《大公报》的观点:

"中共对香港占领运动的另一污蔑,是指'占中真正目的是推动港独',而证据是学联在政总外的主台打出了'命运自主'口号。……如果说'自决'与'独立'有关联,还说得过去,因为许多地区的自决极可能是为了谋求独立,尽管自决权在两个人权公约中都列为第一条,谋求独立决不是罪。但把'自主'扯上'独立'则实在是过度演绎。……民主其实就是自主,从来没有'他主'的民主。也许在中共治下,人民的确没有命运自主,也许把命运自主扯到政治上的独立,正正说明中共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香港人做奴隶。这一过度演绎更使我们知道,这场雨伞革命对我们来说,是如何重要了。因为没有这样的抗争,我们就从此没有命运自主,而最终会堕落成为奴隶。"

Beginn von Gesprächen in Hongkong 21.10.2014 Studenten verfolgen die Live-Übertragung
《明报》指出,三个占领区的示威者都对首轮对话作出了负面评价。图像来源: Reuters/Bobby Yip

《明报》社评以#link:http://news.mingpao.com/pns1410221413914588909:"立场南辕北辙、对话各自表述"#为题,指出首次对话之后,示威者反应都较为负面,因此占领运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该报写道:

"立场虽然南辕北辙,但双方表现都理性平和、就事论事,……总的而言,双方都有理有节、作到相互尊重、包容聆听,合演了一场高水平、高素质的政治讨论,双方的表现都值得肯定。政改对话透过电视直播,学联与政府同样面对全港市民,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话代表只能坚持原则立场,较难有回旋空间。因此,政改对话若要寻求妥协、达成化解僵局的共识,这种公开对话方式较难收效,若真有诚意解决问题,闭门商讨才较有可能达至成果。政务司长林郑月娥提出探讨设立的多方平台,若能及早设立运作,增加民间与政府沟通商讨渠道,以其他方式商讨,或许可以补充大锣大鼓对话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