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进入德国学校课堂
2013年6月2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绿色的毯子上躺着婴儿拉拉。25个小学生乖乖地围在四周,他们都知道,只能看,不能动手摸婴儿。之后,孩子们抬起脚,将自己的两只鞋轻轻互相敲打,听到声音后,记者疑惑地抬起头,直到一个学生说:"拉拉喜欢鞋。"记者才明白,这便是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们学会判断婴儿的需求和愿望。
婴儿拉拉是这堂课上的明星。她出生8周之后,孩子们就认识了她。现在,孩子们尝试着吸引她的注意力。拉拉果真不负众望,在毯子上朝着鞋子的方向爬动。学生们发现,拉拉学会了新的本领,她会爬了。在妈妈的搀扶下,她甚至能够站起来。
通过婴儿培养早期同理心
25双眼睛密切关注着拉拉的每一个动作。这是学校开展的培养儿童换位思考能力的 "移情"项目。通过对婴儿的观察,让孩子们自动产生同理心。拉拉想要什么? 她会有什么感受?负责该项目的辅导员格雷斯霍纳(Philipp Greßhöner)提出类似问题时,孩子们都立即举手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对每一节与婴儿接触的课程,格雷斯霍纳都会与学生们进行课前准备。该课程包括9个课题。例如家庭安全感或者婴儿的发育过程。今天的主题是"沟通"。在进行了理论课准备之后,学生们迎来了拉拉和她的母亲。现在,他们尝试与拉拉进行"沟通"。例如,拍打鞋子引起她的注意。现在,她听到自己的名字也会做出反应。如果有什么东西她不喜欢,她会把脸扭向别处。听到学生们唱歌,她会开心地笑。
"我们需要有社交能力的人"
学校副校长朗格(Rosi Lange)说,让学生接触婴儿,正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培养有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人",这也包括换位思考的能力,教育学生善于考虑别人的感受。朗格说,尤其是在他所在的学校,培养学生这一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几乎半数的学生有移民背景,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宽容和尊重。通过与婴儿拉拉的接触,培养学生的早期同理心。
班主任格尔德斯(Verena Gerdes)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她说,虽然孩子们还是会争吵,但是他们有时会停止吵闹,去关注别人。婴儿拉拉成为他们的"移情使者"。尤其是在有婴儿在场的课堂上,格尔德斯老师感受尤其深。那些通常爱吵闹的学生会变得注意力集中。拉拉的球滚到一旁时,男孩子们会马上将球拿回,小心地还给拉拉。每个人都想逗拉拉开心,他们也知道如何会让拉拉笑。
"我们需要更多的婴儿!"
不来梅的这所学校是全德国第一批开展"移情"项目的学校之一。从去年秋季开始,当地3所学校的9个班级开设了与婴儿接触课。明年新学年开始后,又将有3所学校的12个班级开展这一项目。该项目协调人索尔姆斯(Annette zu Solms)高兴地说,"届时我们将需要更多的婴儿"。她希望不久后能在德国其他城市加以推广。
1996年,加拿大教育家玛丽戈登(Mary Gordon)推出了该项目。她的这一教育理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广。索尔姆斯对此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该项目确实取得了实效。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与婴儿的接触,一些学生不再像从前那样好欺负人,而且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Ramona Schlee 编译:李京慧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