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专家蒲豪戈看北京奥运
2005年6月9日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很多人马上会联想起前几届奥运会群星荟萃,举世瞩目的精彩场面。除了体育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之外,通过奥运会带动本国经济发展,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作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之一,北京与奥运会的结合自然让人对其中的经济内涵充满了联想。作为体育经济学家的蒲豪戈也不例外,那么他认为北京奥运会能为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他说:“首先我觉得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中国的形象。因为许多人往往一想到中国,就联想起十年,二十年,甚至50年前的中国。而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毫无所知。在这一点上,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将近30年,但德国还是不得不为了摆脱纳粹的阴影而进行努力,而当时的慕尼黑奥运会就达到了这个目的。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为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机会。”
巨大的机会往往容易被人误解为大把的赚钱,其实从历届奥运会的历史上看,能够从奥运会过程中直接赚取巨额利润的非常少。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奥运会只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蒲豪戈认为,人们需要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奥运会的经济效益问题,“人们经常过高的估计了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其中包括了大多数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当然即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也是其中之一。奥运会本质上是一个体育赛事,而不是一项经济行为。它的规模很大,但并没有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目前,北京组委会已经表示本次奥运会的运行费用将达到20亿美元,这显然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奥运期间将有大量游客访问中国,这些也是奥运会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现在北京将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目前已经宣布的数额是320亿美元,这一所数字远远高于北京奥运会本身的20亿美元运行费用。这些都是与奥运相关的投资。比如北京建造的六环线,并不是只供奥运会使用,过几天就不需要了。我认为应该从长远角度理解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并不是光为了奥运会而建造,而是人们本来就需要的。”
然而,在谈到北京奥运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人们似乎很少对其中的风险有所考虑。蒲豪戈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实际的风险,北京奥运也不例外,但是他也表示这样的风险概率还是比较小的,“比如由于遭受恐怖袭击而使得奥运会不得不中断。当然,如果中国没有能够通过举办奥运会而将自己的新形象传送给世界的话,那也将是一个风险。但是,那也只是奥运会没有达到预期的积极效果,除此之外,我很难想象北京奥运会能有什么负面效果。”
在中国政府大兴土木进行奥运场馆以及相关设施建设时,已经有批评意见指出,这些所谓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消耗国家大量财力,而作为拥有大量贫困人口的中国,更不应该把资金用在装点门面上。
蒲豪戈认为这样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看人们到底在哪些领域进行了投资。同样的问题在雅典奥运会的时候也曾经引起过争论。当时,雅典通过官方背景的公共投资人负债投资。而为了营造良好形象,公共投资人往往会进行规模过大的投资,而这一情况在北京也有可能发生。这就容易造成这样的危险,那就是一些设施在奥运会以后就毫无用处了。而在雅典,当时修建了新机场和新的地铁系统,这些工程缓解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的问题,雅典市民们从中收益。我想没有中国人会认为少一点污染,少一点塞车是坏事吧。会引起人们不满的是,所有工程都只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一次性使用而建设的,而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资减少。我认为应该考虑这一问题,如果因为现在进行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有可能使得2009到2011年期间,北京的经济增长出现停顿。到那时,民众就会认为是举办奥运会导致了经济增长停顿。”
37岁的蒲豪戈在德国教授的行列里绝对算是少壮派,他目前是美因茨大学体育系的负责人之一,专业方面是体育经济以及体育市场管理。同时,他也是德国奥委会奥林匹克学术教育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在蒲豪戈1990年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体育经济专业,但是他本人又对这一课题非常感兴趣,因此他就兼修了经济学和体育学两门课程。在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时,他选择了“柏林申办2000年奥运会”作为选题。此后,他对于体育经济的兴趣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1995年,蒲豪戈作为德国奥委会的代表,出席了国际奥委会在希腊举办的为期14天的奥林匹克讲座,在那次讲座里,他结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奥运学者,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学者。此后,在各种奥委会活动中,他们又多次相遇。这也成为他最终被北京体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埋下伏笔。
今年4月,他前往北京讲学,中国的年轻学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学生们都很年轻,而且相比于德国学生来说,他们给我留下了更为良好的印象,特别是在纪律性方面。虽然亚洲人讲礼貌是众所周知的,但我还是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惊讶。此外最好的是,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都很强。即便有翻译在场,他们还是都用英语提问。”
蒲豪戈此后还将前往北京,参与奥运教学,同时,他正在撰写一部有关欧洲,美国和中国体育市场的比较研究专著,而2008北京奥运会自然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