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蓝营访陆团与王沪宁对台新策
2024年4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联美制台,拉拢非绿—王沪宁的“迂直之计”》,作者林庭瑶指出,身为中共意识型态教主,历经两次“马习会”,习近平思想创造者的王沪宁,则在最近为创造了对台新语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家国团圆”(替代“两岸统一”)、“家园”(替代“祖国”)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习近平在“马习二会”之后的新华社通稿中“温情喊话”,能否让台湾人民感到心灵契合,犹待观察。但在行动上,北京如火如荼推动两岸交流团,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作者还认为,王沪宁“迂直之计”之二是拉拢非绿。“马习二会”后,蓝营“访陆团”预计还有不少,除了国民党前副主席郝龙斌(4月)已经前往河南,计划中的,还有国民党立委傅崐萁(4月底)、前国民党秘书长李干龙(5月)、立法院前院长王金平(6月)、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7月)等团。另外,也传出北京邀请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前往,加起来,光是国民党,短期之内就有6团之多,更别提其他的受邀民间社团。北京此举,当然是为了“促统”。
文章说,王沪宁主导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联美制台是为了“防独”,拉拢非绿则是为了“促统”,其目的都是指向赖清德,这个仅靠四成民意选出的的少数总统和少数政府。中共二十大之后,王沪宁启动了所谓的“民主协商元年”,较真地说,应该是从今年2024起算。
中国政府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吗?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访问中国时,针对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与李强等人进行讨论,但耶伦对于产能过剩的说法并未被中国接受。台湾“上报”发表评论《不必期待中国主动解决超额产能问题》,作者蔡明芳认为,在中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与中国面对美国科技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中国厂商一定是往未被管制的产业投资以及增加成熟制程或标准化可量产的产业投资。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是没有诱因去限制其厂商降低超额产能的。
作者指出,面对美国指控中国大量产业补贴的指控时,许多人常会以近期美国补贴芯片制造商赴美国投资的政策来指出美国政府亦有相同的行为。但是,台湾、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补贴半导体厂商与中国补贴政策最大的差异在于──补贴金额的透明度。我们可以知道各个民主国家对产业补贴金额的大小,但是,我们不清楚中国补贴金额的多寡。面对中国的超额产能,若世界各国无法合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则各国的市场将变成中国“去产能”的工具。最终受到伤害的,仍是各自国内的厂商与受雇劳工。
美国是否应该和中共进行核谈判?
今年2月,中国罕见地提出开展核外交,公开邀请美国和其他核大国就一项条约进行谈判,在该条约中,各方承诺永远不会首先对彼此使用核武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面对中国罕见的核谈判邀请,美国该怎么做》,作者W.J. Hennigan认为,围绕美国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可能生变的不安,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异常公开地发出谈判邀请背后的原因之一。中国在私下外交渠道之外公开提议,可能只是想煽起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台湾、韩国和日本。
作者认为,鉴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日益扩大的恐惧和怀疑鸿沟,对双方来说,现在是坐下来讨论什么是可信的不首先使用承诺的最佳时机。或许,最终并不能达成明确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谈判可能不会达成所有人都同意的协议,而且即使达成了协议,也可能无法查证核实,这意味着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华盛顿不应接受北京的邀请。在日益岌岌可危的核外交世界里,对一项条约的讨论仍能为另一项条约的达成铺平道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