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厚天高》遭影院封杀 导演:盼主角信人性美好
2018年5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从不知天高与地厚,渐学会很多困忧,也试过制度和自由…”
梁天琦在纪录片末弹着吉他哼出香港乐队Beyond一曲,这首他很喜欢的老歌句句道出心声,也让导演林子颖找到片名的灵感。
“《地厚天高》指的是这个复杂的世界,二来描绘这群人不知天高地厚。”林子颖与梁天琦同样出身于香港大学,后者当时是本土派新兴组织本土民主前线领袖。与其说政治觉醒,几年来这一辈经历更深是政治的残酷,“一群人盲摸摸,出于单纯的初衷想改变世界,但不知道世界如此复杂,政府会DQ你(取消资格)或搞政治这么大压力,斗志慢慢被磨灭。”
故事在两年前开始。
2016年大年初一晚,香港发生自六七暴动以来最激烈的骚乱。梁天琦在这场旺角骚乱后声名大噪,更在同月的立法会补选以素人姿态挟高票落选,虽败犹荣。本土思潮风靡年轻世代,风头一时无两。外界寄望这颗政治新星再下一城,在半年后的主战场--雨伞运动后首场立法会换届大选,带领本土势力改写议会版图。当时只有21岁的林子颖被这股热潮吸引,《地厚天高》就在此时开拍。可是观众在90分钟里看到的,不是梁天琦踏上从政之路的壮志,反之是迷茫、抑郁、孤独。
一部主角没看过的戏
一场骚乱不单改写了梁天琦的政治前途,还有他整个人生。今年27岁的他被告煽惑暴动及袭警等控罪,是旺角骚乱中最重的一位,面临最高十年囚期,法院最快本周宣判。这部作品屡获殊荣,但林子颖抱着难以弥补的遗憾--主角始终无缘亲眼一睹制成品。梁天琦从一月开审后一直被羁押,外界对他获轻判甚至脱罪并不乐观。
宣判在即,有甚么话想告诉他吗?“从没想过!也没有人问过我。”林子颖笑说,托腮沉默了好一阵子,“希望他仍然相信人性的美好,过去几年政治圈的巨大压力令他已经不再相信某些东西。纵使政治环境很黑暗,但人性本质是可爱的。”她苦笑梁天琦在可见将来都未必有机会看到,但希望他以至遭遇相同的人知道,他们并不如想像般孤独。
不是社运政治片
“我想观众看到梁天琦只是一个人”
梁天琦在纪录片自述抑郁症两度病发,一次在雨伞运动前,一次在选举后。林子颖在拍摄过程中发掘出这位政治明星背后的人性,最终决定把作品去政治化,“一部分人把梁天琦及本土派骂得很狠,暴徒、破坏民主运动、滋事分子;另一部分人捧他做救世主、香港未来。很多时候,人只想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
一波接一波政治运动后,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对立之中。就如英文片名《Lost In The Fumes》,导演眼中的梁天琦每每在迷失中诉诸香烟,也暗喻今天的香港落泊在溷浊迷雾中。
她希望透过大众的共通语言--人性,把梁天琦抉择的挣扎、这代人的失落娓娓道来,“很老土地说是修补撕裂”她笑言这是建制派特首参选人曾俊华的口吻,“社会上太多标签,你是蓝丝带(亲建制)、本土、港独,但看不到人最纯真的本质。”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梁天琦生于中港婚姻家庭,在内地出生的他一岁移居香港。
梁天琦在片中剖白镁光灯后脆弱的自己,其中一幕讲述主张港独的他与竞选团队,急急删除所有触及港独的帖文,又顺应政府要求签署声明拥护基本法,直言“为了入闸(参选),吃屎也行。”初生之犊面对妥协却拒还迎,棱角渐被磨平,他对镜头坦承“看着自己渐渐变成那些我唾弃的人”是从政的最大恐惧。林子颖希望这位有血有肉的梁天琦,能收窄不同群组的鸿沟。
“我要活得比你好”
这套已经是林子颖第三部纪录片,前两部《旺角黑夜》、《未竟之路》都与雨伞运动有关,她说见证着香港人的斗心由盛转衰。在她眼中,这群“很傻很天真”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无知,“在这么不明朗的情况下仍想去改变,是带着无知的善良、无知的勇气。”
梁当初高喊的宣言:光复香港、时代革命。两年后的今天,林坦言政治上的革命暂时确实失败了,浪尖上的人下场惨淡。《地厚天高》描绘本土思潮兴起带来短暂希望,“人们以为是雨伞后迷失的出路,怎料不是”,强横对手令他们招架不来,结果希望幻灭陷入更大郁结,“这是一个很累的循环,有希望又失望,再有希望又再失望,要大家下次再鼓起希望很难。”
但对于今日香港社会弥漫无力感,她未完全绝望,并引述梁片中的一句话回应,“我无能为力扭转局面,唯一可做的只有令自己变得更好。”它成为电影海报口号,对林子颖来说,也是面对困窘的小哲学,“政府想你不好过,想你离开,我偏要活得比你好”,相信埋下的种子会长留人心。
两度获奖 场场爆满
《地厚天高》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选为年度电影之一,是唯一得奖的独立电影。这个颁奖礼在影坛颇具份量,亦被视为金像奖的风向标。“当这套作品面对打压时,有人认为值得与神级电影平起平坐,是很大鼓励”,她上周完成台湾影展之行,访问当天夺得第二个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特别评审奖,纪录片早前亦远赴罗马尼亚参展。
讽刺地,作品在颁奖礼占一席位,却无法在主流商业电影院公映,只能零星地举办放映会。纵使如此,放映半年以来,每次开售总在数小时内卖光光,至今已累积约50万港币票房。监制崔允信形容成绩已经超标,“很多单纯在香港本土上映的商业电影,票房好的话也只有70至80万港币,我很有信心《地厚天高》一定能超越,更遑论作品的瞩目程度。”
东方好莱坞踩着红线起舞?
当大多数电影担心没有观众的时候,《地厚天高》踌躇的却是场地。
吊诡的是,目前它可以名正言顺在政府场地放映,但封杀它的偏偏是以商业挂帅的主流电影院。崔允信同时身兼《地厚天高》发行团体“影意志”的艺术总监,曾向香港所有电影院线申请上映,但统统吃闭门羹。有的推说没有档期,有的很直白归咎受访者太敏感,“总之不是商业考虑,大多数明显是政治原因”。导演林子颖也坦言不开心,感到不值,“如果没有观众要看,我们输得心服口服,但现在连证明实力机会都没有。”
香港近年政治题材作品如雨后春笋涌现,而且不乏佳作,《十年》以外还有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乱世备忘》,但它们面对相同命运,都无法登上主流大银幕。崔允信说自从《十年》获颁金像奖最佳电影,“自我审查愈趋严重、恐惧愈来愈大”,当年电影光是入围已经引来内地封杀颁奖礼,令很多老板丢失赚钱机会。他慨叹行内人自划红线,用政治立场把艺术作品归边,反问“难道香港人去拍《建军大业》、《红海行动》就等于全部是共产党?电影院放映不应等于认同政治立场。”
“放映就是抗争”
访问当天,导演和监制出席了映后座谈会,其中两位居台的香港观众分享时都感触落泪。“因为离开了才更加感到无力,但我做这部戏时并不觉得这么无力。”崔允信笑言,在重重掣肘下“放映本身已经是抗争”,对于在电影业打滚多年的他来说,电影评论学会奖项别具象征意义,“在于令行内人觉得不舒服,既然没办法勇武,在香港抗争就是让人笃眼笃鼻(看不顺眼),他们没办法不承认这部戏和导演,导演学会春茗(春酒)都要介绍她!”
《地厚天高》将继续以打游击方式放映,团队预计有望再持续大半年,也报名参加多个海外影展。他透露不少行内导演和编剧,观看后都私下表示喜欢和明白作品,认为创作人还是“有良心的”,希望坚持下去能感动更多人身体力行。“我们受到很大鼓舞,如果愈来愈多人这样想,十年后会否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