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减排”仍需努力

2011年11月30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缔约方大会正在南非城市德班召开,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态度成为关注焦点。

https://p.dw.com/p/13JwQ
德班气候会议正在召开图像来源: UN/DW

德班国际气候会议目前还没有进入高潮,但会场内外的气氛却已经有些压抑,因为在会前,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和美国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放出消息,不会在既有立场上作出让步。绿色和平中国气候问题专家李雁将现场气氛描述为"暗潮涌动","现在最大的争端是关于《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是不是能在德班达成决议,以及美国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是不是也应该把行动放在有约束力的框架下面,这两个问题纠缠在一起,在德班的人们都清楚,这是核心的政治争议"。

2035年:中国"历史碳排放"将达欧洲水平

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是,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制定后续气候保护文件,也就是富国必须接受具有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印等国家的主要辩论依据是,发达工业国家应该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历史责任"。但是,就在德班会议开幕当天(11月28日),国际能源署在华盛顿发布了一份名为《世界能源展望2011》的报告,其中指出在"历史碳排放量"方面,也就是1900年以来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正在迅速增加。

Klimakonferenz Durban Südafrika
德班气候会议现场图像来源: dapd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按照现在的速度,中国的"历史碳排放总量"在2035年就可能超过欧洲,而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达到经合组织国家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历史碳排放量"是否还能永远扮演中国在气候谈判问题上的"杀手锏"呢?绿色和平组织的李雁表示,中国的历史碳排放量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不应该等到那一天才去采取行动,而是现在就预料到将来中国碳排放是怎样一个趋势,然后努力减缓这个趋势。"

国际社会对中国"百感交集"

有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采取恰当措施的话,中国的碳排放量可能在2035年甚至之前就能达到顶峰,然后出现回落。但这一预测的前提是中国现在就在节能减排方面拿出切实行动。近年来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努力并未白费,曾经多次参加国际气候会议的李雁对此深有体会,"很多国家的谈判代表在谈到中国的时候,都会首先提到中国在采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比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成为领头羊,将来还有很多发展潜力,这是比较令人鼓舞的趋势"。

但李雁同时指出,外界在正视中国所做出的努力的同时,心态也是"百感交集",因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依然没有出现根本改变。作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在国际气候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作者:石涛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