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战"?中国受益
2020年3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国际原油市场上传来的消息,对中国也十分有利: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就削减开采量进行的谈判失败,结果油价本周初创30年最大跌幅。甚至有说法称,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展开价格战。彭博社报道称,沙特打算未来数月提高开采量,到创纪录的每天1200万桶。过去这些年来每天产量约为1000万桶。
油价便宜,获利的不单是欧洲消费者。额外开采的石油一大部分可能继续运往中国。过去这些年里,沙特向中国出口的石油就超过了俄罗斯这个竞争者。
如果中国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真的已经过去,习近平呼吁恢复经济能产生持续的效果,那么,中国与阿拉伯石油开采国、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会加强。因为尽管在可再生能源大笔投资,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中国与中东约15个国家签订伙伴协议,主要以经济为导向。特拉维夫大学中国与中国问题专家凯文·林(Kevjn Lim)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的口号就是:生意第一。中国领导人的重点是经济为导向的关系,与该地区政治上不同的国家都保持关系。"
尽管中国也有军事参与,但很低调。比如去年12月与伊朗和俄罗斯在阿曼湾举行演习,此前一个月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举行过联合海军演习。
这两次演习内容主要是应对海盗以及海事事故。在与政治相关的军事领域,中国则十分低调。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份研究称,北京十分注意不卷入地区紧张局势中。该地区的两大对手伊朗和沙特都属于北京在该地区最重要的伙伴国。
沙特阿拉伯是中国在西亚最大的经济伙伴。中国则是沙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建筑企业大力参与沙特基础设施建设。而沙特皇室则赞赏中国不干涉沙特对待政府批评人士的做法。中国与阿联酋也关系良好,已成为后者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迪拜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阿联酋有约20万名中国人就业。该国也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埃及也是一带一路的一站。中国参与红海一个港口的开发以及苏伊士湾县一个工业区的建设。北京与以色列的关系则另有重点:主要是高科技的交流。此外,两国还在安全与反恐领域合作。
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良好关系也未阻碍北京与以色列的头号敌人伊朗合作。伊朗的石油被视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储备,尽管因美国目前对伊朗的制裁,相关生意进行得比较低调。伊朗也是一带一路的一站。在北京看来,其优势在于美国没有直接掌控权。
北京在政治上表现低调。"尽管曾在战争中支持叙利亚政府,但是比较克制",专家凯文·林说道。"北京在核谈判前期也曾鼓励过伊朗同意达成协定。此外北京也在中东冲突中斡旋过,但是非常谨慎。"
他说,尽管北京知道美国在该地区维护秩序的角色在淡化,但中国迄今并未决定接手这一角色,北京目前缺乏这样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