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国际母语日看中国一组织鼓励满人学满语

2010年2月22日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目前世界上总共有7000多种语言,但使用其中96%的语言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4%。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北京一家名为"东珍"的非盈利社会公益组织,2007年以来组织创办满语学习班,鼓励更多的满族人学习已逐步消亡的满语。

https://p.dw.com/p/M7cn
电影“末代皇帝”镜头图像来源: dpa

32岁的李丹是非政府组织东珍的创始人。他说,直到上高中之前对自己满族身份没有任何概念。高中的历史上学习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他突然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要求感到不解,"当时觉得很别扭,虽然是段历史,但是感觉就像让一个黑人写'黑鬼'是的。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激发了自己从非汉族非主流的眼光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的满族人口大约有1000万,但是目前能够流利地用满语交流对话的人数不超过100人,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李丹说,有一些年轻的满族人有兴趣学习满语,但是却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2007年,东珍组织开办了一个满文学习班。每8周一轮课,参与者可以在这里学习满文字母、语法和基本的单词。李丹在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主动学习满语的原因时说:"逐渐有一个意识,这是一个根,不应该把这个根丢掉。但是现在拥有这样意识的人也非常少。到现在为止每一期班只有十几个人来学,到现在也只有一两百人学过。现在真正把自己当成满族人,重视满族文化的人并不多。"

李丹说,现在中国的社会空间比以前要大得多。他说,以前一提到满族,很多人就会想到腐败的清王朝、满洲国。现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而且也有很多人意识到少数民族的东西值得学习尊重。李丹说,开办满语学习班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我们提出我们有一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希望北京以及国内的满族同胞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另外希望能把满文恢复起来。虽然现在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但我们希望能像滚雪球一样。两年间,一开始是一个老师授课,现在已经是3、4个老师。虽然这比较慢,但是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前期性积累。但最后会有一个爆发性增长。"

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了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消亡速度。有专家预测,像满语这样的少数民族语言有可能在100年之内就会完全消失。但是还是有像李丹这样的年轻人为了保护本民族语言不懈地努力着,"如果说这个文化没有消亡,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它一定会消亡。如果只是单一文化,这个文化不会有进步。日本的文化是融合了韩国、中国、美国文化的大杂烩,每吸收一种文化就是一种进步。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有交融,这个文化才会更有活力。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值得别的文化学习的地方。只有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更好的基础。"

作者:洪沙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