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案”发回重审现转机
2012年4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20日,对备受公众关注的"吴英集资诈骗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吴英的父亲在其微博上写道:"看到我女儿吴英死刑未核准并发回重审的消息了,总算松口气,但是紧绷的弦依然无法松,因为不知道最终的结果,煎熬还在继续! 再次抱拳感谢大家"。
随后,吴父和关注吴英案的网友在微博上进行对话交流。他向网友表示,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不甚满意,自己也并不信任浙江司法部门,要求异地重审。吴英辩护律师张雁峰表示:最高法此次能顶住压力不予核准,难能可贵,在重审阶段仍会坚持一、二审时的观点,为吴英进行无罪辩护。
一直为吴英案呼吁的多位学者和公众也纷纷表示:最高法院未核准吴英死刑,符合法律和民意。更是温州金融改革破冰之举。今年3月底,中国国务院批准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要求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吴英为浙江义乌的企业家,为筹集企业发展资金,采用了温州较为流行的民间借贷方式,涉及对象除普通公众外,还包括多名地方官员曾借贷给吴英。中国检方对吴英指控: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向社会公众集资人民币7.7亿元。2009年12月18日,浙江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此案进行二审宣判,终审驳回吴英上诉,维持对她的死刑判决。
"判死刑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早前中国多位法学学者、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张思之、张鸣、茅于轼、给维迎等对中国当局判处吴英死刑提出质疑,并认为此案发生的背景和根本原因正是中国的特权经济导致的金融垄断。中国金融需要改革,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发展民间借贷。
最高法院就吴英案裁定消息被公布后,中国知名企业家任志强发出微博:"终有纠正,让错判见鬼去吧。但有意错判之人是否也应被调查和处理。不应判死刑而被判死刑的背后,还有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东东?解脱的是高法废了死刑,没解脱的是操纵死刑的背后?"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微博上也发出评论:"吴英不应死在黎明之前。民间借贷立法已走上国家的议事(立法)日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内容就是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在此背景下,是时势、民意救了吴英。"
中国知名律师陈有西则表示:"我对这个不核准理由,是不满意的。吴英案不只是一个量刑问题,是基本事实错误和基本定性错误问题。"
上海学者王晓渔认为:"只有司法独立,才能保证即使没有民意的介入,吴英们也不至于死去活来。所以,这一次,谢天谢地谢民众,但不感谢最高法 院。"
"开放金融领域可以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德国之声也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者张鸣,他认为因为中国金融始终没有开放,民间借贷已是中国浙江地区民营资本常态行为,但这种行为被中国当局定性为"犯规":"这种民间借货浙江民间很多,他们不仅犯了央行的'规',还犯了地方政府官员的'规'。这事本质是开放民间金融的问题。"
张鸣也认为透过高法的这个裁定,透出中央方面启动改革的一线希望;"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这个事情有了转机,可能会由保守到开放民间金融,如果垄断金融领域开放,其它也有望开放,开放金融领域显然可以是一个突破口。从这突破应该说对中国经济有好处,再向深处走,至少在目前这一阶段,对共产党是有利的。甚至会迎来一个经济的'小阳春'"。
作者:吴雨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