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次会谈 双方谈了什么?

2022年6月28日

该倡议被台湾政府视为重大突破与利多,但也遭反对者批评是台湾的“大内宣”。台美两方对首次会谈似乎相当满意,但该对话能否为未来的贸易协定谈判打开一扇窗?亦或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https://p.dw.com/p/4DKnt
Taiwan I Yuan kündigt den Start der Taiwan-US 21st Century Trade Initiative an
台湾跟美国6月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图像来源: Executive Yua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週一(6月27日)在华府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举行首次会谈。该倡议6月初由台美两方共同宣布启动,目的是深化两地经济体的关系,引发北京强烈批评。

美国贸易代表署27日发布新闻稿指出,美国副贸易代表比安奇(Sarah Bianchi)说:“这项倡议将创造市场机会,促进创新,并为我们的劳工和企业创造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早前,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成立 “印太经济架构”(IPEF),并未纳入台湾。台美共同宣布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当时外界分析,该倡议是希望用另一种更弹性的作法让台湾参与。北京则要求美国停止所作所为,否则会将“中美关系带入危险境地”。

华盛顿方面表示,会谈的范圍是有限的,符合与台北的“非官方”关系。

中央社指出,原订出席的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因为在墨西哥确诊新冠,改采视讯出席;美方由副贸易代表毕昂奇(Sarah Bianchi)主谈,驻美代表萧美琴也亲自前往美国贸易代表署参加会议。

台湾驻驻美代表萧美琴会后向媒体表示,4个多小时的对话非常有建设性,也非常广泛,包括美方要求的法定流程,与利害相关者进行对话。

美国贸易代表署指出,比安奇和台湾代表邓振中重申了他们的共同兴趣,即制定具体的方法来深化美台经贸关系,推进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相互贸易优先事项,并为劳工和企业促进创新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台美还谈了什么?

此外,在美国在台协会和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TECRO)的主持下,该场会谈还讨论了如何制定具体谈判途径,以达成具有高標准承诺和有经济意义的成果的协议。这些承诺将涵盖若干贸易领域,包括贸易便利化、监管实践、农业、反贪腐、中小企业、数字贸易、劳工、环境、標准、国有企业以及非市场政策实践。 

双方也与美国和台湾的几个团体进行圆桌对话。 包括国会议员和劳工及商业领袖在内,他们分别分享了他们对美国和台湾如何共同推进贸易政策的看法,这些政策有利于工人和企业,并促进包容性、公平和负责任的增长,从而使他们在经济上有所受益。

萧美琴透露,虽然美国国会正值休会,仍有多位关心贸易议题的美国参议员透过视讯表达支持“台美贸易倡议”的立场。除美方代表外,因适逢“选择美国投资高峰会”(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在华府举行,萧美琴指出,会议也邀请台湾业界代表,从台湾产业角度和美方对话,传达不只台湾官方、还有业者的声音,让美方进一步瞭解台湾需求。

美国贸易代表署表示,比安奇和邓振中近期将会举行更多对话。萧美琴则向台湾媒体表示,她期盼在7月8日完成公共评论流程等内容后,针对相关贸易协定谈判能正式展开,但后续时程仍须再跟美方进一步洽商。

“台美贸易倡议”为双方带来什么?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贸易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早前曾经向路透社分析,“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的内容与“印太经济架构”高度重叠。他说:“我们可以合理得到一个结论,政府希望透过类似途径让台湾参与‘印太经济架构’”。但古德曼也强调,美国官员不太可能会公开强调此事。

台湾《经济日报》曾经评论,相较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此次“台美贸易倡议”所欲达成的標准还要更高。例如,非但要注重劳工权益,还要打造“以劳工为中心的贸易”,著重“创新与包容性成长”;不但要关心中小企业,还要具体“协助中小企业贸易”。

该评论指出,要达到这两个目标非常艰难且“充满挑战,绝非易事”。分析并称,台湾国中小企业的存活发展很依赖“不过高”的劳动薪资与“不过好”的劳动条件,因此,可以想像“打造以劳工为主的贸易”与“协助中小企业贸易”会是多么艰难的目标。另外,台湾经济需“包容性成长”已谈论多年但“至今仍是空谷足音”。

台湾《风传媒》则认为,“台美贸易倡议”位阶低,因不必经过国会批准,代表其法律地位与约束力都不是太高。另外,该倡议完全不涉及关税与市场准入,因此对台湾而言,其实是缺乏立即的实际利益。

(中央社、法新社、USTR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