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冠疫情延烧 “共存”仍需克服两大关卡
2022年4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台湾週四(4月21日)新增2969宗本土确诊病例。一连多日千例以上确诊,台湾卫生部长陈时中日前称,“预期疫情会大规模展开”。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令本土疫情迅速升温的同时,台湾正从“清零”转向“与病毒共存”政策,但防疫应变速度也受到部分质疑。
根据中央社报道,陈时中週四(4月21日)向媒体表示,“筛检代替隔离方向确定”,实施程序视疫情变化而定。但许多民众抱怨,目前药局依然买不到快筛试剂,部分便利商店也有货量不足问题。
此前,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决定推动家用快筛实名制,初步规划1人可买5剂,预期可在5月初上路。
除了快筛铺货量问题,有专家指出,目前处于疫情攀升期与共存过渡期的台湾,仍有两大面向有待调整,包括:如何有效提升老人疫苗施打率、依照疫苗接种情形区别隔离天数。
老人疫苗施打不足
奥密克戎具有高传染度、低重症与低致死率的特性,许多专家认为这可能反成人类脱离新冠大流行的契机。根据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统计,台湾今年起截至4月20日的本土病例累计已超过1.5万宗,约99%是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大部分皆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告诉德国之声,香港大学临床研究指出,奥密克戎对肺部的侵袭力非常弱,“因为Omicron的特性已经改变许多,它在突变的过程中,产生与流感类似的基因,使得它的特性与流感越来越接近。”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轻症与无症状者康复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若有足够人口感染过,这个疫情便不会再发展。当时欧美在高峰时,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若不严格控制传播,专注在照顾老人,整个疫情约4至6週会结束。但反过来,像中国,若你一直要抑制病毒的散播,那Omicron疫情就会没完没了,可以拖好几个月。”
纪骏辉指出,施打新冠疫苗能有效防止死亡与重症,“让完成疫苗施打的人去暴露在病毒下,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全体免疫力,但“足够的免疫不是随便让他们去感染,而是有计划与保护的”。只要能保护好年长者或免疫不良症状者,这是一个好机会。他说,从此策略来看,打疫苗跟追加剂很重要,“但我也担心台湾老人族群施打疫苗的比率,相对其他人口群还是很低。”
台湾《联合报》统计,截自4月20日为止,台湾第一剂覆盖率达84.24%,第二剂覆盖率79.49%,第三剂(加强剂与追加剂总和)为56.84%。但以高风险的老年族群来看,75岁以上第一剂施打率77.7%,第二剂71.7%,第三剂只有56.1%。
专家:完整接种者应再缩短隔离时间
面对奥密克戎疫情,有专家认为台湾转向“共存”的调整步调还不够快速。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告诉德国之声,除非医疗系统崩溃,否则台湾松绑政策应该不会再回头,但“我认为他们的时程太慢”。
她说,应该要逐渐把责任回归到地方政府,让其盘点医疗量能。针对隔离政策,她则指出隐忧在于“台湾的居家环境还是没那么好”,空间较小,只要不符合环境的规定,还是要到防疫旅馆,“在那个部分的量能可能不足,他们到时候可能要调整。”
随著确诊数字快速上升,台湾集中检疫所及防疫旅馆占床率也随之上升。台湾《联合报》报道,陈时中本周已宣布再松绑隔离政策,不管本土确诊或境外移入个案,如收治于医院、集检所或防疫旅馆,只要符合资格,最快4天即可解隔;轻症的居家照护者隔离满10天,免采检就能解隔。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纪骏辉则认为,台湾鼓励施打疫苗“不应该用钱鼓励,应该用科学证据与制度鼓励。”他认为,台湾过去对确诊者的隔离,没有区分是否有施打疫苗,“这点是不太正确的”,且对于鼓励民众打疫苗没有效果。
他指出,台湾“绝大多数的隔离检疫政策, 包括目前居家隔离的规定等, 对有无完成疫苗施打者一视同仁。这是违反科学证据,也等于间接声明‘疫苗无效’。”他认为这是造成部分民众不打疫苗的原因之一,“当政策上表明疫苗无效, 如何去鼓励人施打疫苗?”
纪骏辉解释,已经有许多科学证据证实,完成疫苗施打者即使受到突破性感染,其平均病毒量及可传染人的天数,远少于未完成疫苗施打而感染的人。
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完成疫苗施打者感染后只须隔离5天,未完成疫苗施打者则是10天。纪骏辉认为“台湾应该朝这方面走”。这样也可以减少疫情对台湾生产力的冲击,也能鼓励没有打追加剂的人去打疫苗,这有很正面的鼓励效果。
他建议,若台湾要走向共存与开放,就要配合科学证据来调整防疫的管控措施,“若已经打完三剂疫苗的人,回来可以不用再隔离;打完两剂或三剂的人,若确诊无症状,他的隔离天数可以减少。”此举不只能鼓励民众施打疫苗,也是让民众在过渡期间调适,要安全地与病毒共存主要是靠疫苗跟人口免疫力。
(采訪记者:William Yang)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