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可持续发展性与经济增长的对立

2010年8月17日

在一些经济学家苦苦思考现在的经济复苏是否具有坚实基础,还是下一个大萧条即将来临的同时,一些其他的研究学者已开始谈论一个节能的,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经济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下降。

https://p.dw.com/p/Op2O
地球还能供我们"发展"多久?图像来源: dpa

发展才是硬道理?

关于经济模式的争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场争论又有了新的理由: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气候变化已经让人们对现有的,以力主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提出更多质疑。发起这场辩论的是曼海姆市的退休教授舍尔洪(Gerhard Scherhorn)。他认为人类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消耗。“我们对大自然赐予我们物产的消耗来自于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打捞,地下水平面的下降,物种的消亡以及气候变暖。”他是这样描述人类对自然的过分消耗的。

曾任德国环境部国务秘书的米勒(Michael Müller)也有相似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度过了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肆无忌惮地挥霍了地球以及生命的资源。”

中国面临的挑战

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中国需要更多的面对严重浪费地球资源所带来的后果。这里80%的河流被视为受到污染。世界范围内,污染程度最严重的20座城市中,有16座在中国。虽然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的年均经济发展速度能够达到近百分之十。但是米勒表示,依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这百分之十的经济发展成果中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又会被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抵消。同时他对气候变化给蓬勃发展中的中国,所带来的影响提出警告:“比如在我看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时,特别注意到了其中提到的,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将面临的威胁。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组织完成声势浩大的迁居工程,并且要承担所有费用。我不知道这个国家有没有能力做到这些。无论如何这都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类的悲剧。”

德国学者的呼吁

他得出的结论是:世界各地都已经达到了发展空间的边缘。我们必须开始重建生态环境。来自海德堡的经济学家迪芬巴赫尔(Hans Diefenbacher)也发出过类似的呼吁。他认为,德国应立即开始生态环境的重建工作。迪芬巴赫尔建议:“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在未来的30年内,对所有老建筑物的外墙进行隔热性能改造。每年完成3%。我们可以对公务用车进行改编,并且扩建城际间近距离公共交通系统。”

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

他号召所有人应该变得更加勤俭节约。然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而现行的执政方针又和这一经济指数紧密相关。迪芬巴赫尔的建议是:为了走出这一增长陷阱,一个新的财富指数应该代替原有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量增长的标准,因为一些重要的内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并未有所体现。迪芬巴赫尔指出:“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中对收入分配的情况并无体现。其次,在生产以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损耗也未被囊括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去。而这些都是我们对无法再生能源的消耗。”

换句话说:新的指数应该包括收入分配以及资源消耗相关的计算。 迪芬巴赫尔还提出,家务劳动以及义务劳动也属于应该被考虑到其中的积极因素。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展的并存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位经济学家就致力于研究如何测量经济增长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没有太多地注意到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米勒坚信,现在讨论各方正在试图走出这个局限,他说:“这在我看来是现在的一个热点话题。虽然相关的讨论还没有形成主流,但已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欧盟的层面上,关于增长的辩论也已经开始展开。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走在了德国的前面。比如受法国总统萨科齐委托的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领导的专家委员会也得出结论,称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不足以作为测量增长的指数,而收入以及消费也应该成为相关指数所应该涵盖的范围。

作者:张丹红/编译:任琛
责编: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