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当志愿者,也要去北京!
2007年8月21日与中国结缘
14岁时,布里塔·海德曼和弟弟随父母来到中国度假,游览了香港、深圳和桂林等地,觉得中国的山水秀丽,人们热情,中餐更是美味诱人。这次旅行让她和弟弟都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们就开始在中文学校学习汉语。一年后,当别的同学在半年的交换生时间里都去美国或是英国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布里塔和弟弟大学都是读的中文专业,弟弟现在在上海实习,毕业后希望能到中国工作。
在这十二年里,布里塔去过中国十几次,每次中国都有很大变化。年少时骑车上学经过的小路她现在已经认不出来了。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城市面貌的改变。她说:“到处都有工地和高楼大厦,有很多时尚的商店;现在也有很多外国人来北京,你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
奥运倒计时前的北京
布里塔两周前刚从北京回来,去了奥林匹克公园,看过一些奥运场馆,那些宏伟的建筑,还有那里的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的劳作,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她也觉得北京的环境质量还不太好。奥运会的击剑比赛场馆她也去了,当时她还穿上击剑的服装,在尚未完工的场馆里“比划”了几招。她说:“但是没有问题,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建完(所有场馆),我觉得北京为奥运会做的准备工作还可以,真的。”
前不久曾经有过因为中国人权状况恶劣而要抵制北京奥运的声音,布里塔·海德曼认为这是错误的。她说:“因为组织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活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既使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审视自己人权状况的机会。但是,我两周前到北京的时候,即使是为中央电视台作采访,向胡同里的老百姓询问对奥运的看法,但还是有警察出来把我们赶走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在新闻自由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08奥运——当志愿者也要去
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当然是布里塔的梦想,但是北京奥组委偏偏取消了08年奥运会女子重剑的团体项目,这对她和德国队来说无疑都是一大遗憾。因为团体赛每个国家可以派三名运动员参加,而个人赛各国就只能选派两名选手。德国女子重剑队实力很强,布里塔·海德曼和队友Imke Duplitze、Claudia Bokel都在世界排名十强之列,这就是说,她们三人中,只有两个可以得到奥运会的入场券。
十月,布里塔·海德曼出征圣彼得堡,参加世锦赛。这次比赛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比赛成绩直接联系到世界排名的积分情况。能否在北京奥运舞台上一展风采,在此一举。她说:“世界杯之后可能就可以决定谁去谁不去。”
布里塔·海德曼曾经对法兰克福汇报在线记者说,即使不能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她到时候就是做志愿者也要去北京。当记者问到这一点时,她爽朗地笑了:“我已经学了五年的中文和中国历史,所以我明年肯定会去北京。”
布里塔·海德曼明年就可以大学毕业了,虽然还是要以击剑运动事业为重,但是她也很希望能有机会去中国工作。今年十月,她还要在中国的广大电视观众面前亮相:中国版的“Wetten, dass…?”——“想挑战吗?”邀请她去担任嘉宾,对此她感到非常兴奋。届时,这位高挑靓丽还会说中文的德国姑娘想必会让中国观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