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被推翻5年后的利比亚
2016年10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初,美国战斗机对被"伊斯兰国"占据的利比亚城市苏尔特进行了30多次空袭。5年前,一些西方国家以挽救利比亚抵抗运动、帮助后者推翻独裁为由,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干预;但是5年后的今天,还在发生空袭这样的事情,这决不是好迹象。苏尔特有大约13万人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城市是利比亚当代史的代表:大约从一年半前开始,苏尔特成为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利比亚的总部,不过现在大部分"伊斯兰国"成员已经被驱逐。此外,苏尔特也是曾经统治利比亚卡多年的卡扎菲( Muammar Al-Gaddafi)的出生地。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逃亡途中在其家乡附近被虐杀。
利比亚陷入混乱
卡扎菲的统治结束5年之后,美国战斗机对恐怖组织武装的空袭表明:北约对这个北非国家的干预有了完全另样的发展,这与巴黎、华盛顿和伦敦政府所设想的完全不同。随着卡扎菲的被推翻,人们希望建设一个民主、自由和开放的利比亚社会。然而这一愿望不仅没有实现,而且恰恰相反:国家陷入混乱,没有有效的政府。
与此同时,多个政府争夺统治权,全国有数百个武装组织。毒品、武器、特别是人口走私成为为数不多的兴旺"产业"。国家的垮台使利比亚成为难民逃亡欧洲途中的主要中转地。欧洲外交委员会(ECFR)的托阿尔多(Mattia Toaldo)也赞同这一说法。他说,卡扎菲被推翻之后,利比亚人的生活处境更加糟糕:"停电是家常便饭。"
仅在9月份,的黎波里就发生109起人质劫持事件。银行现金匮乏,人们长时间排队,也只能取到很少的钱。托阿尔多说:"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安全局势恶化,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武器出口与暴力
国家崩溃带来的后果不仅体现在国内。卡扎菲被推翻之后,起义者抢夺了军队武器库的剩余枪支弹药。欧洲外交委员会的专家托阿尔多说:"利比亚武器外流是导致马里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乍得总统伊德里斯·德比( Idriss Déby)也持同样看法。他在访问柏林期间向德国之声表示,"卡扎菲死了,利比亚落入了武装团伙手中。如今则要由非洲来承受这一混乱的后果。"这位乍得总统指出,曾经和平的国家如今却遭到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肆虐,对此欧洲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因为武器都来自利比亚。
如何在文官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支有效的利比亚国家军队,这也是联合国利比亚问题特别报告员科伯勒(Martin Kobler )始终在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除了呼吁各方开展对话之外,科伯勒也想不出更多的办法。这位德国外交官向德国之声表示:"这是一个必须由利比亚人自己完成的进程。但是其间非洲联盟、联合国和欧盟以及阿拉伯联盟愿意为利比亚人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初,利比亚也被卷入邻国埃及和突尼斯的革命浪潮。当年二月,抗议活动升级到近乎内战状态。利比亚东部城市班加西很快成为抗议活动的中心。3月份,卡扎菲政权恢复了镇定,重新夺回失控的地区,并为此出动了空军部队。
利比亚起义者要求建立禁飞区。法国抓住这一要求,成为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的主要推手。法国先是支持突尼斯独裁统治者本·阿里,还一度支持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但是这一次,法国决定及早的站在胜利者一边。
或许法国这样做是为了让刚刚同利比亚签署的一项帮助利比亚建造核电站的协议免受威胁。此外,法国十分之一的原油依靠从利比亚进口或许也是原因之一。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建立禁飞区以及使用军事手段保护居民安全的1973号决议。决议还要求冲突各方立即停火。
德国的特殊路径
在对安理会决议进行表决时,德国和俄罗斯以及中国一样,投了弃权票。德国的这一立场,令当时的联邦外长韦斯特韦勒( Guido Westerwelle)成为举国上下以及政界和媒体的众矢之的。
3月19日,10架法国战斗机参加了对利比亚的国际军事干预行动。其矛头针主要针对利比亚政府军对班加西的进攻。一个军方车队遭到攻击,炮兵阵地被摧毁。北约军队配合反叛武装联合作战长达7个月,持续为他们提供空中掩护。期间卡扎菲的家乡遭到北约轰炸机的狂轰乱炸,英国《卫报》评论员赫尔内(Seumas Hilne)对此做了如下描述:"到处是一片废墟,就如同俄罗斯对车臣格罗兹尼空袭后的情形。"
虽然拯救生命是军事干预的目标,但是最后就连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都估计,这场革命大约造成3万人死亡。德国社民党政治家米策尼西(Rolf Mützenich)认为,此次军事干预行动明显超越了1973号决议的权限范围。他自责地表示,虽然德国在安理会投了弃权票,但最后还是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尽管仅仅是通过提供预警侦察机和派遣海军部队阻止武器运输的形式。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