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主义打败意识形态
2014年7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了解的那部分。所以西方媒体把习近平在首尔的访问贴上"冷落朝鲜"的标签也就不足为奇了。乍一看似乎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习近平是1949年以来首位上台之后先访问韩国的共和国主席。而且到目前为止外界还没有听说习近平有访问平壤的计划。
所以也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先去拜访了最亲密的盟友的最敌对的国家。不过,这是冷战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却在这个月惊人地迎来了它的"复兴期"。
来往都是客
世界格局是复杂的。除了古巴之外,朝鲜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仍然带有浓重冷战色彩的国家。60多年前,中国和共产主义朝鲜一同并肩对抗受到美国支持的韩国。从那时起,朝鲜成为同中国关系最为紧密地盟友。而韩国也同美国成为了亲密盟国。虽然战争在60年前就已经结束,但是南北方之间直到今天都尚未签订任何和平条约。
1992年,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事实上,中国也从来没有遵守过美苏在冷战对抗时期的"游戏规则"。毛泽东先是向苏联寻求帮助,但之后中苏关系破裂,然后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最后还是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毛的继任们也同欧洲国家建立起紧密的外交关系。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同伊朗、叙利亚、苏丹等国家的友好关系。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俄罗斯正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
习近平的新重点
在习近平之前,中国新上台的国家主席都是先出访朝鲜,再访问韩国。江泽民(1995年)和胡锦涛(2005年)都是如此。不过习近平的做法却有所不同,正如他上任后在很多方面领域都和前任有所区别一样。上周,他进行了上台之后对韩国的首次访问,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了会晤。
这一访问也刚好体现出共产党务实的传统:尽管共产主义放在嘴边,但如果其它主义对中国有益,同样也可以变成好伙伴。朝鲜虽然帮助中国把美国远远地挡在国境线外,但是这个小伙伴却也是个相当麻烦的朋友。与此同时,中国倒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对外出口的25%都出口到中国。真金白银的生意比跟金正恩热情相拥的分量要更为实在。
冷落了朝鲜但是仍然可靠
由此来看,习近平对韩国的访问对朝鲜而言算得上是一种冷落,不过习近平并不会出卖朝鲜。习在韩国给人留下审慎适度的印象,在谈到朝鲜问题时,他的表述方式和朴槿惠也有所差别。朴总统使用的是"朝鲜核问题"的用词,而习近平则称"朝鲜半岛去核化",虽然韩国并不拥有核武器。朴槿惠表示,要"采取一切手段"让朝鲜放弃其核项目;而习近平表示要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
日本同韩国的关系陷入低谷之时,日本和朝鲜两国却在北京举行政府间磋商。几天前,日相安倍晋三刚刚对外宣布,日本政府已决定部分解除对朝鲜的单边经济制裁。
作为回报,朝鲜政府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全面调查包括被绑架日本人在内的所有失踪的日本人。日本部分解除对朝鲜的单边经济制裁是帮助中国卸下肩上的负担,而美国并不乐于看到日本解除对朝鲜的制裁。在此之前,中国还促成普京解除朝鲜在苏联时期欠下的百亿美元债务。
北京方面的目的很明确,瓦解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从伊朗的经验证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习近平此次对韩国的访问对美国而言要比朝鲜更加感到受到羞辱,这还不是唯一的原因。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活动空间正在变小。日本和韩国本是美国在这一地区最紧密的伙伴,但是现在由于民族主义的日相安倍越发把心思集中在内务上,日美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首尔不愿意被美国罩着
现在北京也努力同首尔方面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这是习近平此次出访韩国最重要的使命。无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北京和首尔加强两国关系的条件还从未像现在这样优越。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和韩国都曾经在二战中成为日本侵略的受害国。两国都对日本政界的民族主义指向感到担忧。两国都指责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不顾国内民众的反对对宪法进行重新诠释。今后日本军方在盟国受第三方攻击时可对盟国予以支持。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做出的又一策略上的失误。
从经济层面来看,韩国同中国间的贸易量相当于韩国与日美两国的总贸易量。三星集团在中国投下50亿投资大单之后,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中韩两国计划今年建成自贸区。而且希望双边贸易能尽可能摆脱美元结算,改用人民币和韩币结算。到目前为止中韩贸易中90%依靠的是美元结算。同与美国结成的安全利益相比,韩国同中国间的经济利益越来越重要。
中国要显示出其建设性
这是习近平出访后带回国的最重要的成果。其次就是向中国的邻国传递的信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同邻国打交道时显得粗暴而无礼,中国的做法遭到邻国的强烈批评。几乎没有哪个星期中国不和邻国间发生矛盾的。中国因为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同越南在海上发生摩擦冲突,中国同日本在东海岛屿主权归属问题上大打口水战……中国划定的防空识别区同韩国划定的出现重合,两国间也存在过争执。而习近平的这次访问则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我们不是只打来打去,我们还可以很具建设性地共同合作。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专栏作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