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同志还是误导群众?
2006年8月16日同性恋与艾滋病挂钩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截至记者发稿之日,朝阳疾控中心下属的同志论坛依然人气清冷,与“性病问答”、“艾滋病问答”并驾齐驱的“心灵家园”和“同志天地” 两大讨论区内零星散落着斑竹与少数几位网友发布的帖子 。有率性人指出:“每次官方提及同志内容都是在宣传艾滋病防治的时候,搞得外面人都把GAY和艾滋病划上等号了,……什么时候我们的群体能单独受到关注啊?!这是关怀捏,还是误导群众啊?”
几年来一直参与组织北京同性恋电影节及同性恋文化节的杨洋表示,乍一听说官方破天荒开辟同志论坛,以为这是件好事儿,至少表明政府终于打破沉默,一反过去对同性恋的忽视或者敌视态度,愿意站出来说说话儿。但内中蹊跷只有明眼人看过才会明白。杨洋说,“现在我和大部分人的感觉一样,对于政府的这种故作姿态很有些反感。尤其是他把论坛挂在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下面,好像同性恋就只是一个需要重视、需要帮助、需要关怀的艾滋病高危人群。”
不仅论坛如此,杨洋介绍说,就是在主办电影节的时候公然打出同性恋的旗号也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我们在宣传上采取了一个比较迂回的方法,只称要做一个关于艾滋病安全教育方面的纪录片展,以此蒙混过关。”
官民向背的同性恋文化
新华社2004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男同性恋人口大约介于500万至1000万之间。与中国官方的古板僵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性恋、“同志”等字眼在流行文化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伴随着《喜宴》、《蓝宇》、《断背山》、《逆子》、《血色黄昏》等大量优秀影视、文学作品的问世,人们逐渐转变视角,从最初的不可理喻开始转向去认识、去了解,慢慢走近这一群边缘人的生活。
受“粉红经济”的影响,风靡当今中国的酒吧文化和一些时尚领域越来越重视同性恋人群的存在。据悉,单只在北京,知名的“同志酒吧”就有不下二、三十家,多种同性恋娱乐场所也已遍布全国各大省会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型城市。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作为流行文化的一支主力军,以“同志”为专题的论坛和聊天室也颇有燎原之势。2005年5月,中国政府曾经下令封锁一家著名的中文同性恋网站www.gaychinese.net(爱白网)。该网站除了为同性恋人士提供新闻和资讯之外,亦设有热线电邮解答读者疑问,教导他们如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对于当局的查封行为,网站主办方表示强烈抗议,认为这是对中国同性恋生存权利和自由表达的严重压制。
遏制不和谐音
据调查,中国民间对待同性恋者的态度逐步趋于宽容。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认为:“同性恋在中国自古就有,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影响别人,别人就不应干涉。” 一些在比较开化的行业工作的“同志”发现,周围年龄较轻的同事对同性恋并无恶感,有人甚至提出: “同性恋者智商高,容易成功,大多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两年前毕业于北大法语系的女生杨洋本人并没有同性恋倾向,但她从2001年开始同朋友一道组织同性恋文化活动,她说: “最一开始我也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或者比较好奇,觉得这一群人很特殊,很不一样,所以想去了解,去体会。到现在我的观点就是觉得他们不过是跟异性恋有着性取向的不同,但是并不会把他们当成异类或者边缘群体看待。”
对于中国官方一面封网站一面开论坛的矛盾做法,以及总是将同性恋与艾滋病高危人群混为一谈的荒谬论调,杨洋认为: “一方面在中国高层存在相当一部分并不了解,甚至厌恶、歧视同性恋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一个比较集权制的国家,政府不喜欢任何违背主旋律的东西存在或者发展壮大,因此总是试图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