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行不止,美国军事技术也进入中国市场
2005年4月13日美国政府出资建立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最近的调查报告表明,亚洲是目前世界上最热门的军火市场,从1990年到2002年,这一地区的军费开支累计达到1500亿美元。过去十年间,亚太地区的军火市场增长了三分之一,而且趋势有增无减。九十年代,仅台湾就从美国进口了26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
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大陆1997年到2003年间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为140%,主要从俄罗斯和以色列进口了大量武器,2003年中国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武器进口国。在军火交易上,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则是见仁见智,捏拿不准:有人认为中国是可靠的战略伙伴,有人认为中国构成地区安全威胁;有人看到的是中国的巨大军火市场,有人担心的是中国成为未来的军火工业竞争对手。
欧美安全问题专家认为,目前的问题不是欧美向中国出口常规武器,而是所谓的“军民两用”类物资和技术,例如能使中国武器装备系统更加智能化的高科技电子技术与产品。位于伦敦的欧盟智库欧洲改革研究中心专家达尼尔.基奥黑恩说:“美国人担心,中国人不久就能做到对美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进行信号干扰。”
尽管有对华的军售禁令,中国照样从欧盟和美国获得军事物资。根据欧盟的报告,中国主要是从法国和意大利获得了能用在军事装备上的电子产品,这类产品的进口在2003年达到4.16亿欧元。美国的高科技军事技术也是通过“军民两用”这一借口突破了禁令卖到中国,而且这类出口还都是美国政府批准的。自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特殊批准了11项可军事用产品出口中国;现在商业性的密码技术甚至可以不通过华盛顿的批准而直接出口中国。
美国审计总署批评说,多年以来,美国外交部和商业部之间各司其政,导致了对华出口检查制度有漏洞可钻。美国外交部只负责监督军事物资的出口,而商务部则负责检查“军民两用”物资与技术的出口,结果就是外交部做到了不让军事物资出口到中国,但是却管不了“军民两用”物资被卖到中国。
在德国,对华军售禁令问题引起了巨大的内政争议,本周四(4月14日)德国联邦议会将围绕这一议题进行全体会议的大辩论,预计届时德国总理施罗德将会顶着来自反对党、本党内部以及执政伙伴绿党的压力,继续为解除禁令的主张辩护。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外贸专家克劳斯.弗里德里希认为,赞成取消禁令的德国人在进行争论时往往站在经济的角度去看这一问题,但去没有意识到,取消军售禁令还不意味着德国就要向中国出口武器,因为一面德国针对中国有着很严格的军事出口限制,另一方面取消禁令其实还会对德国军火工业造成损害。这位专家认为,一旦禁令解除,欧盟其它国家向中国的军火出口肯定会大幅度上升,德国军火工业将不足以与之竞争。也有一位欧洲的军火公司老板持类似观点:一旦向中国出口军火,中国在中长期内就很可能消化吸收欧洲的技术,反过来与欧洲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竞争。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