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主义到务实外交--希拉里结束访华
2009年2月22日"同舟共济","携手共进"-面对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的中美两国仿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渴望让双方关系驶入一个新纪元。而中国领导人也仿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与世界头号强国肩并肩构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国意识。
针对希拉里·克林顿出访前在美国亚洲协会演讲时引用的中国成语"同舟共济",中国总理温家宝不忘解释说,"同舟共济"一词来自《孙子兵法》,是讲中国古代吴国和越国原来处于交战状态,后来变为同舟共济。温家宝还着意指出,"同舟共济"后面还有一句话叫 "如左右手",携手共进。
希拉里·克林顿则又一次表明了自己对中国古训的认同。她说,中国有句古话劝导人们不要"临渴掘井"。美中两国正面临诸多挑战,希望双方共同应对这些问题。
经济利益占首位
在访问期间,希拉里·克林顿言词谦和,身段柔软,和在竞选中批评中国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毕竟,为了克服当前的金融危机,美国迫切需要游说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中国继续投资美国国债。希拉里·克林顿甚至在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与承认两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之间巧妙地"画上了等号"。当然,她也不忘补充说,美国政府为加强本国经济而提出的近79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将为中国商品继续出口美国提供条件。正为出口业大幅下滑伤透脑筋的中国高层自然非常需要这样的承诺,毕竟中国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正是美国。
在大搞经济外交的同时,希拉里·克林顿不忘突出奥巴马政府不同于布什政权的一个重大区别,那就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也因此被谴责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最大的责任。本次访问中,希拉里·克林顿前往位于北京的最大的燃气热电厂参观,既展示了美国政府发展绿色能源的雄心,也是对东道主在实现减排方面的努力予以肯定和赞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 - 希拉里·克林顿找到了一个双方都不愿"临渴掘井",而愿"携手共进"的领域。
人权组织表示失望
而中国领导人不愿过多谈论的西藏,台湾,人权等敏感问题则明显被放在了靠后的位置上。希拉里·克林顿在抵达北京后便作出"希望人权,台湾和西藏问题不会妨碍其他更广泛问题的解决"的表态,这被一些观察家解读为美国可能要放弃迄今为止采用的这一对华政策杠杆。人权组织对希拉里·克林顿的这番话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大赦国际表示,该组织对此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失望。人权观察组织认为这是一个战略错误。在希拉里·克林顿在中国逗留的两天里,多名中国异议人士受到监视和软禁。其中主要包括《零八宪章》的签字人,也包括中国著名人权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警方对她的住所实行监视并且告知她周六不能离开住所。
中国人权人士高洪明在希拉里·克林顿访华前强烈呼吁这位新国务卿致力于推动中美人权对话,不忘对华民间外交。对于希拉里·克林顿在中国的表现他如何评价呢?
"克林顿国务卿是代表美国官方到中国访问,她首先关注的是两个国家之间最关切的双方的利益。作为人权问题呢,从本质上说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美国在人权外交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只是它的一个重点,但不是它的核心问题。克林顿国务卿对人权问题讲得分量不够或者讲的不多,中国民间对她还是,应该是表示理解。因为人家毕竟是为美国官方服务,而不是为中国人民服务。"
希拉里不忘再谈妇女权益
1995年9月,希拉里·克林顿曾以美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当时她在发言中对中国人权问题予以尖锐指责,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14年后,这位今日的美国国务卿看来首先试图保持对话渠道的畅通,再以"巧实力"展开外交。周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她与中国外长杨洁篪讨论了人权问题,并指出促进人权是美国全球外交政策的一个核心方面。在结束访问之前,希拉里·克林顿也在宗教问题,妇女问题上发出了信号。周日上午,她前往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基督教堂作了礼拜。据悉,该教堂周边的道路一早就被临时管制,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力,前来做礼拜的教友只能从一个通道排队进入,并接受严格的安检。一小时的礼拜活动结束后,希拉里·克林顿回到美国驻华使馆,接见了20多名中国妇女界代表,其中包括致力于艾滋病人权益的退休医生,81岁的高耀洁。据美方表示,中国《财经》杂志的创办人胡舒立也受到邀请,但没有前往,而是派去了另一名主管编辑。
希拉里·克林顿以安抚型的软外交结束了对亚洲四国的访问,结束了对华访问这台压轴戏。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恭维希拉里·克林顿比电视上还要年轻,还要漂亮。而人们从希拉里·克林顿那里看到的恐怕还有从理想主义到务实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