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户到竞争对手:德国重新定位中国
2019年1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向中国的出口总体看依旧强劲,去年1月到11月,同比增长10%,但来自中国的需求正在减弱。德国工商大会董事会对外经济部主任特莱尔(Volker Treier)对德国之声表示,今年德国在华公司的业绩将不大看好。去年11月的对华出口增长率仅为1.4%。"同别国相比,德国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但同德国企业自己的期待相比,则并不很好。"中国有5000多家德企,其中2500多家是德国工商大会的成员。
他表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降温影响中国经济,以及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因为德国企业不仅遍及亚太各国,在美国也有相当强大的阵容。他认为,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降温才刚刚开始。
这一背景下,本周四(1月17日),德国副总理、联邦财政部长朔尔茨(Olaf Scholz)率团出访北京,有分析指,此行意在为德国银行和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
特莱尔说,德国和中国是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在稳定金融市场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知道,中国企业负债很高,因此怎样做到稳定银行体系,德国联邦财政部长可以向中方讲述德国的经验,包括怎样应对不稳定的金融局面。"
德国政界和商界人士都认为,同中国国家控制的经济模式相比较,德国的私营经济在和中国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国内,中国加强推动"中国2025"这一旨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计划,发展电动车等科技产业,在海外,收购高科技前沿企业,比如两年前中国公司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业的库卡公司。
柏林政府强调保持同中国"紧密且有利"的贸易关系,但同时,一名经济部的发言人说,"我们必须更好地保护德国以及欧洲的敏感技术,不受国家主导的海外收购的威胁。"
德国工商大会与德国工业联合会:对华态度不同
由于中国经济地位的增强,已从发达国家的客户逐渐变成了竞争对手。中国的崛起使德国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后退了一位。
德国去年底收紧了《德国对外经济条例》,欧洲以外的企业参股德企的比例如果超过10%,政府可以审核并进行干预。之前这个门槛在25%。针对这个被普遍看作是"阻挡中国"的法律,特莱尔说,新规定并不是一个政治诉求,其目的不是阻挡中国在德收购,"当然,我们并不支持这项新规定,因为这是政府部门在对市场资本流通进行不适当的干预,德国需要外国资本。"他说,德国需要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投资,最近数年来,德国得到的外国投资并不很多。此外,欧盟正在同中国就保护投资协议进行着谈判。
他说,无可争议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许下的全面引入市场经济的诺言并没有全盘兑现,但德国不会使用保护主义的手段进行回应,而是在可控的项目和区域里,展开合作,促使对方做出相应的改变。
但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态度则有所不同,上周,这个代表了36个行业的游说组织,以罕见的姿态呼吁欧盟出台更为严厉的对付中国的措施,并指出不能过分信赖中国市场。该联合会在这份原则报告中提出54项具体建议,称来自中国的投资原则上受到欢迎,"但必须引入新的国家补助监控机制,调查中国公司是否在政府资助下收购欧洲企业,并在必要情况下出手阻止。"
电动汽车投资的一半在中国
本周德中经济高层会晤时,朔尔茨会试图说服中国副总理刘鹤继续对外国公司开放市场。去年11月,中国保监会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这将是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朔尔茨会借机阐述继续开放市场、进行公平贸易与竞争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但中国会接受这样的观点吗?
由于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采取补贴政策,中国电动车大批出口有了良好的契机。这一挑战之下,大众汽车也作出数年内向电动汽车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计划。纵观全球,几乎所有重要的汽车厂商都在提升对电动车的投资,这一数字同比提高了3000亿美元,而投资额的一半将在中国实现。难怪大众总裁迪斯说:"大众汽车的未来将在中国市场上见分晓。"
此外,朔尔茨还希望为德国的金融地位展开游说,推动德国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欧洲中心,目前,因英国脱欧的影响,原先在伦敦作业的金融公司纷纷转移到德国的法兰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