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红包”看台湾政治人物的“亲民”战术
2019年2月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眼看距离2020年一月的总统大选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政治人物趁着年节,纷纷卷起裤管,开始“巡回”。
除夕夜,台湾总统蔡英文前往佛教圣地法鼓山撞钟祈福。 初一到初四,则从台北开始,相继前往新北、桃园、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彰化、南投、台中、苗栗、新竹等县市,平均每天走访三到四个宫庙。 在过年之前,总统便先行在通讯软件line上面的官方账号贴出走春行程表,让民众按时到场领取免费福袋。
国民党内有意角逐总统大选的四个政治人物,过年期间也各自安排行程。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踩点南投、高雄;前任新北市长朱立伦则回到曾经执政的桃园、新竹;前总统马英九则踏足桃园、新竹、苗栗、台南、高雄、屏东发放亲笔书法福卡,阵仗不小,为大选铺路的心态昭然若揭。
“发红包文化”
台湾政坛的“发红包文化”可以回溯到2001年时任总统的李登辉。 他任职总统期间,过年都会回老家三芝发红包,当时就有不少人喜欢领“总统红包”讨吉利。 当时他的红包袋都一律装200元现钞,后续陈水扁也比照办理,但是在2004年贿选门坎订为30元台币之后,红包内容物就改成硬币。
后来,除了总统,行政院长也开始发起红包。 现在,各个地方首长也盛行用红包来接触选民。
在台湾,大部分的公司行号与政府机关在过年期间都会关门休息,放员工回家团圆。 这对政治人物来说,反而是接触选民的大好机会:一是顺着年节的喜气,政治人物得以卸下平日的正经,有助于为个人形象增添亲和力。 二是借着年节的名义,政治人物能用公开行程来吸引人潮和媒体,不仅能增加媒体曝光,还能够高效率的接触平时躲在家里或办公室的选民,面对面建立好感。
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崇拜政治人物的人会珍惜这个接触本尊的难得机会,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通常也会觉得凑热闹拿个红包、福袋有一种应景的乐趣,不会排斥。
陆战以外兼顾空战
想要争取选民支持,除了面对面搏感情的“陆战”之外,在社群媒体塑造形象的“空战”也很重要。 这是因为虽然老一辈的民众还维持着年节参拜地方宫庙的习俗,年轻一代却已经渐渐流失掉这份热情,虽然会与家人团聚,却不见得现身庙宇。
因此,政治人物们抓紧年轻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体,透过“拜年影片”创造话题。
例如,总统蔡英文二月四日在脸书上贴出拜年视频,对象放到全球华人,用普通话(国语)、台语、客家话、粤语、潮州话五种语言对民众说“新年快乐”。
只是,录视频又比走春拜年来得更需要技巧,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二月五日,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拍影片呼吁中国加强非洲猪瘟防疫措施,却用上最触犯中国敏感神经的玩偶“小熊维尼”来类比“中国政府”,引发揶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联想,有人认为幽默,有人认为玩笑开过头,正反评价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