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意要求欧盟设置阻挡中资并购保护墙
2017年2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众多企业被中资收购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要求在欧盟中拥有更大的否决权,以保护高技术企业。在一份共同声明中,欧元区的这三个最大经济体的政府敦促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制定相关法律条文。
在一份柏林政府向德新社提供的信件中,三国政府指出,有关行动的目标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应有更多手段,有权审查并在必要时否决并购个案。该信件指出,所涉及的将是那些"不公平的"并购行为,此类并购行为"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或有针对性地大规模收购德国的重要技术"。
德国联邦经济部主管相关事务的国务秘书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社民党籍)对德新社表示,作为出口大国,德国一贯赞同市场开放,联邦政府支持外国企业的投资,但这些企业必须表明,相关投资是在德国生产基地的投资,没有政府背景,而且要能提供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融资条件。马赫尼希指出,尤其涉及关键产业,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我们与法国和意大利一起要在欧洲实现的一桩大事"。
马赫尼希指出,依据现有对外经济法,尤其涉及军事或安全技术,联邦政府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禁止外资收购德企,不过去年的情况表明,现有规定存在漏洞。
他指出,去年曾有多起中资并购行为,而它们与迄今的常见并购行为有所不同,原因是"北京提供了资金、施加了影响"。他指出,这些并购行为涉及一些在世界市场的特殊领域技术上领先的企业。例如,尽管德国政界有疑虑,中国美的集团仍并购了奥格斯堡(Augsburg)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而由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安全考虑说了不,中资收购特种机器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计划落空。中资收购行为的背后常有北京政府的影子。德国联邦政府指出,这样,中方投资人有能力支付更多的资金,从而在竞购中处于强势地位。相反,德国企业在中国却无法正常收购中国企业,而必须满足大量条件。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时任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曾一再对此提出批评,导致与北京的龃龉。
根据安永公司(Ernst &Young)的一项研究,去年,中资在德国进行了68起并购,中方为此一共支付了126亿美元。
凝炼/叶宣(德新社、路透社)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