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降至两年半最低
2012年8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继今年6月CPI同比上涨2.2%之后,中国7月的CPI同比上涨仅1.8%。然而,尽管数字跌破2%,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却是另一回事。和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生活费用涨幅并无明显下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鲜菜和鲜果价格甚至上涨8.0%和8.7%,水产品价格上涨6.7%,只有肉禽制品及蛋的价格下降6%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卫平对此评价说:"这次菜涨得比较凶主要是洪水的因素,自然灾害、运输的因素造成的。我觉得到秋天就能缓过来,问题不是太大。秋天的情况是食品价格涨得会慢一天,其它工业品的价格会恢复原来的基本情况。"
高位上的下降
专家们认为,从本次公布的数据中,工业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下降是影响CPI涨幅放缓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点尤为引起经济学家的警觉。对此,黄卫平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
"有些人说,是因为经济自主收缩造成物价下滑。实际就是进入到通缩阶段。这就不是好消息了。但如果去年同期是很高的,因为基数高,今年就不会高,这样就问题不大。实际环比本身还是可以的。要我说,不像他们讲的,是经济自主收缩而造成通缩的状况,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而是去年同期和前年比太高了,因此今年就不会高上去了。"
消费尚存提高空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这也是三年多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幅度最小的一个月。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7月份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黄卫平认为:
"整个PPI与CPI的口子越扯越大,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消费本身还不是太强劲。CPI是最终消费的表现,PPI是出厂价的表现。没有最终消费的兴旺,PPI是上不来的。PPI反映一个事实,中国整个的消费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政府将采取刺激经济措施
一些经济学人士甚至认为,7月份的CPI涨幅已经是谷底。而目前的通胀率下降给政府采取干预措施,让经济重新走上强劲增长的轨道开辟了空间。但在具体措施,如降低存准率、降息以及调节税收方面尚存争议。黄卫平说:"我自己的感觉,降息的可能性还存在。存准率只是针对流动性,现在看来,流动性不是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调息、结构性减税,甚至比如说出口退税不是调税率,而是退得及时。这些都是下一步可能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政府将把重点转到经济增长上。通常来讲,中国第四季度的GDP占全年的30%。黄卫平尤其指出中国领导人换届的影响:
"中国的规律,凡是换届完毕后的一年都是投资的高潮。所以2012年,13年不是太悲观。往后矛盾是否累计起来,那就再说了。"
作者:乐然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