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不改革将面临危机
2012年10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期一篇发表在中国"战略与改革"网站上的文章写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蕴含着潜在的危机。未来十年可能是积极推动改革的最后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关键的十年。" 该网站刊载着许多学者、企业高管和政府政策顾问及官员的研究成果或投稿文章。
文章还写道:"中国面临'惊险一跳',这是无论如何不能躲过或回避的。"
正值中国改革声浪不断之际,习近平将在下月的十八大接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过去13年间最缓慢的一年,社会面临各种动荡不安,如官员腐败、主权纠纷,以及政府未能满足国民需求而引发示威活动。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改革支持者呼吁习近平削减国有企业的特权,使农村移民能永久定居在城市中,修正土地征用制度以及限制国家权力。多数体制内人士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政治改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从基层做起,彻底民主仍是遥远的目标,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编辑邓聿文表示:"你不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你可以先进行老百姓所迫切需要的改革,以显现出你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邓聿文近期因发表了一篇关于胡锦涛和温家宝错失改革时机的文章而声名大噪。他认为胡温的接班人必须更敏捷的行动。"未来二到三年,也就是下一个政治周期,将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注意到改革呼声?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依然相对强劲-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达到7.6% -但改革的支持者对长远的发展仍表示担忧。共产党近期一致决定惩处倒台的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令部分人士燃起希望,认为习近平能进行更大胆的改革。多名专家和党内人士表示,习近平已经听见了改革的声浪。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专家约翰逊(Christopher Johnson)表示:"新领导人是否意识到他们正接近经济和政治路径上关键的拐点?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另一个问题是:他们是否有大刀阔斧行动的勇气。"
曾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中国分析师的约翰逊称:"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体制是否已经变得僵化,使他们无法达成任何目标。"
过去的中国领导换届也曾点燃包括政治自由化等大举改革的希望。在胡锦涛2002年接任中国国家主席前也曾面临众多改革诉求,部分分析人士和记者在他身上看到大胆创新的气质。但胡锦涛上台后谨慎、循规蹈矩的作风让外界改革的希望破灭,一些人担忧,对于习近平抱以期待最终可能再次希望落空。
然而,数名专家表示,目前改革的声浪不断升高,甚至比胡锦涛上台时更加迫切。部分人士称,即使对于习近平抱以太高的期待是个错误,但将他视为胡锦涛的复制品更是一大谬误。
《中国改革》主编张剑荆表示:"每届的全国代表大会前都会有类似辩论,但此次则更加激烈。在这背后有个更为深层的忧虑,远超越特定的议题。
习近平的暗示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若不进行改革,中国的增长率在未来十年后将降至每年约5%。在邓小平1978年实施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曾达到每年10%。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表示:"如果政府实施正确政策,中国可以达到另一个20年的8%的增长率"。
私人智库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姚中秋认为,中国当前的执政者"缺乏政治想象力,就像在操作机器","但下一代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
现年59岁的习近平在2007年被宣布为胡锦涛的继任者后便鲜少表达他的想法,这在中国政坛是必要的生存手段。但近期习近平曾暗示,他明白各界希望他采取更大胆的方式,即使他希望平息外界的期待,他仍将寻求根本的改变。据称,习近平在与已故领导人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会晤时曾表示,希望稳步改革。
外传中国领导有意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9人制缩减至7人制,显示了共产党希望能更灵活的制定政策。政治局常委名单必须等到十八大结束才会公布。但即使习近平的领导阵容愿意推动大胆革新的议程,他仍必须面临重重阻碍,以改变目前享有特权的强大国有部门及国有企业。
此外,部分主张改革的人士称,在推动重大政策改革时,习近平可能还必须听从退休领导人胡锦涛和江泽明的意见,最终更可能因为妥协而使改革陷入停滞。
来源:路透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