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能否平稳渡过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

子亭2008年11月21日

对此,专家们持不同看法。在本周三举行的《经济周刊》年度中国研讨会上,霍斯特•洛切尔教授(Prof. Horst Löchel)给出了让人相当乐观的答案。他认为,尽管目前在中国人们已经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最终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赢家。霍斯特•洛切尔教授从2004年起担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董事长以及副院长。德国之声记者发来专访:

https://p.dw.com/p/FzGa
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尽管最近在中国有很多工厂不得不破产倒闭,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似乎也不能幸免于金融危机,您对中国经济发展还是很乐观。能谈谈您乐观的原因吗?

洛切尔: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很难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但是就我个人近五年在中国的工作生活经历来看,总体来说,我看到的是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事情都处于掌控之中,这是我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的出发点。当然会有一些小的困难,但是我不担心会出什么大乱子,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就平稳的度过了。此外,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与他们的欧美同行相比,受到的损失小多了。再加上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的救市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果这些措施能有效实施的话,我有理由对中国经济走势乐观。

德国之声:哪些因素"保护"了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让他们没有被严重地卷入金融危机?

洛切尔:大部分中国的银行没有购买美国不良资产,比如说,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中国的银行几乎没有持有,或者持有量很少,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幸运。中国的金融业还没有真正进入世界金融系统,在他们完成自己在国内的功课之前,他们不需要在国际上大举投资。目前中国银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就不错,特别是上市之后,所以暂时也不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投资。

德国之声:几年前,人们还在担心中国银行系统的呆账坏账会拖垮中国的金融系统。目前看来,似乎情况没有当初设想得那么糟?

洛切尔:应该说大部分不良资产已经被解决掉了。中国政府在2006年底前,也就是履行入世时承诺开放金融市场之前,及时地化解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说,因为金融危机,加上不少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倒闭,应急贷款的比例会增加,资金周转上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我相信中国的银行从过去学到了教训,不会再出现以前那么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了。

德国之声:您能预测一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吗?

洛切尔:长远看来,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乐观:路线正确,政策有效,潜在的内需。短期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不认为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明显的下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如何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中,欧美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总体来说,我不认为会出现什么可怕的后果。

德国之声:就算中国沿海地区的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倒闭,您不担心吗?

洛切尔: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是正常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德国,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那些倒闭的厂家,一直以来的也都是靠廉价劳动力和简单的产品生存。他们现在倒闭了,正是因为他们一直赖以生存的下游市场不存在了。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核心市场受到的影响不大,倒闭的主要是些边缘企业。类似现象在德国也常见。我觉得对中国影响不大。

德国之声:但是大批工厂倒闭会导致大批的工人失业,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

洛切尔:对。据我所知,失业的主要是农民工。一旦失业,他们就会回到故乡。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还能回到故乡,回到家人身边,与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在德国,失业了,人们就只能靠领取社会保障过日子,否则他们就要上街游行了。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农民工一旦失业以后,仍然能都获得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虽然会降低生活水准,但是不至于一下子跌入谷底。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年轻的一代。特别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他们急于找到工作,急于挣钱,一旦国家经济发展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工作位置,后果让人担心。

德国之声:有消息说,中国未来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来推动出口。您认为这可行吗?

洛切尔:中国政府应该不会这么做,因为面临的压力太大了。不能为了推动出口就让人民币贬值,无论从实践上还是政策上来说,这样做的后果都很严重。如果为了推动出口,通过减税就可以实现。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太现实。

德国之声:在前不久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大部分国家都提出要加强对银行业监管以及提高透明度。但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组织却要求当时的亚洲危机国家放松管制,让市场来说话。先前的减少干预跟现在的加强管制,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洛切尔:不,应该说是时代变了。近二十年来,美国模式一直被当作典范。此前在德国,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相当大,但是近年来德国的银行金融业也把美国当作榜样,私有化、自由化等等成为潮流,我在中国也看到类似的情况,中国的银行系统也是美式的。但是这一切都在改变。特别是在金融市场陷入危机以后,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动摇,美式系统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也被质疑。

现在,特别是在欧洲,人们开始重新寻找干预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这正好是符合中国人的做法,讲求和谐,寻找在不同力量中的平衡。当然人们也不能就因此低估美式系统的长处,毕竟它是经过长期发展的。现在人们一说起高科技,还是首推美国。日后究竟如何还很难说,但近期来说,吃香的会是市场干预。

德国之声:现在国际社会都在希望中国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经济危机。这样的愿望对中国来说会不会不太公平,毕竟是美国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

洛切尔:我个人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中国需要与世界共同解决这场经济危机,因为中国是个大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自说自话。中国目前已经更多地参与世界性事务,比如维和,再比如现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中国人。在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不仅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时候更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目前中国虽然对此很谨慎,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只要中国参与了,就一定会是领导者之一。

第二,出于国家利益。如果因为中国的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于是世界就可以轻松地要求中国投入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危机,这是胡说八道。中国不会这么做,美国也不会这么做,德国也不会这么做。这些都是政客们的噱头,为了给中国增加一些压力而以。只有在能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的情况下,中国才应该考虑投入更多的力量。比如说,如果中国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发言权增加的话,中国可以考虑多出钱。如果让中国多掏钱,就因为中国有钱的话,这是胡闹。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次危机过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上升吗?

洛切尔:我认为中国将成为这次危机的赢家,因为中国将会相对平稳的渡过这次危机,就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我认为,中国发展模式作为转型期发展模式的榜样力量增强了,特别是在亚洲区域内;而且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这30年来的高速发展,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Prof. Dr. Horst Löchel, born in 1954, i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e Institute
图像来源: Ziting Zhang

人物资料:霍斯特•洛切尔教授(Prof. Horst Löchel)

洛切尔教授生于1954年,1997年来在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任国民经济学教授。从2004年起担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董事长以及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