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二季度能恢复正常?
2020年3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对新冠疫情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做出预测调整。2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将世界经济增长拉低0.1%,将今年的中国GDP增长拉低至5.6%。不过,她同时指出:"我们也在考虑更可怕的情景,也就是病毒传播更久,更全球化,那么对增长带来的后果就会更久远。”她说,"基于目前的基本情况,公布的政策得到执行,中国经济可能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比较小,比较短期。"
如今,在格奥尔基耶娃发表这一看法近一个月后,全球疫情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欧洲目前成为疫情重灾区,欧盟从3月18日起开始为期30天的旅行限制,禁止欧盟以外旅客进入,并号召欧盟国家人民不要出国旅行。此外,执行严格封城政策的欧洲国家越来越多,减产甚至停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美国各州疫情也非常严峻,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6日表示,他认为美国经济可能进入萧条。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警告,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美国失业率飙升至20%。与此同时,欧美也出台一系列保护经济的措施,比如美国展示了补助航空业500亿美元,补助小型企业2500亿美元的前景,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发送支票帮助美国人度过难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第二季度能恢复正常吗?
“差不多要等到5、6月份”
长年研究中国经济的德国经济学家费多丽教授(Dr. Doris Fischer)对德国之声表示,她认为所谓恢复正常可能更多是指能够重新复工,时间差不多要等到5、6月份。她说:"中国政府的战略是工厂重新恢复生产,因为疫情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伤害,如果经济再不站起来,长期而言也是很危险的,不只是病毒才危险。"
费多丽教授指出,现在中国主要通过大规模检测、排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等措施来控制疫情,因此不会放松外国人及境外者入境必须隔离的政策,而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外国人不会冒着被隔离的风险去中国。国际交流受影响,也会影响公司的运作,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以前高管们经常在中国和其它地方飞来飞去,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里就不一样了。各国控制住疫情还需要些时间,大家会朝着恢复正常的方向努力,但也会不断测试,有感染者就马上隔离,这种正常化将和去年12月前的正常化完全不同,主要就是指可以重新进行生产。"此外,她说,留学人员交流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国际旅游业也无法展开。
“是否能恢复取决于疫情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者沈凌也认为目前形势严峻:"第二季度经济是否恢复取决疫情变化。现在是世界疫情爆发期,如果疫情回流,管控出问题,疫情重新爆发,就会让中国政府进退两难。我们现在正在搞请零,如果因为回流,重新出现数十、数百起病例,我不知道中国政府对策会如何。如果要回到之前的状态,那第二季度经济也没什么指望了。"
沈凌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在一起,世界疫情处于爆发期,外部环境不好,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对策之一是拉动内需。他说:"当然,中国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抵消部分外部影响,但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发改委提出要扩大内需,一方面表现为恢复前段时间停滞的第三产业,另外要启动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以浙江为例建通用性机场。基建启动可以短期上提高投资方面的内需,长期而言,基础设施也有助于经济增长。此外,有的地方也开始通过发消费券促进内需,这在短期内也能刺激以前冻结的需求。"
沈凌也指出,鉴于疫情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测,经济学家因此也难以将判断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中国国家发改委强调,中国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两个月来14亿人口生活有保障,在保障民生上经受住了一次大考,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比如说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等等。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
如今,面对疫情全球爆发的新形势,中国的防疫政策和经济政策如何调整,将是政府不得不正视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