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欧盟语言 寻求扩大影响
2014年4月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日益意识到中国需要在有"欧洲首都"之称的布鲁塞尔增强影响力,习近平本周访问欧盟总部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是首位访问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的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此行目的并非谈生意,周一的会谈也没有提出实质性的内容。但是欧盟官员评论认为,双方口吻由对立变为合作,这意味着中欧关系由此揭开新的篇章。
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及其企业一直在寻求保护和提升他们在欧洲的利益。上台一年多、胸怀改革大志的习近平正在巩固北京的外交魅力攻势。中国主要专注于比利时的低调外交以及中国大使辞谢午宴邀请皆已成为过去。
中国驻欧盟使团新团长杨燕怡今年一月抵欧以来,手拎法国名牌包成为各种酒会和中欧关系讲话的常客,与会期间她也会分发甚至注有其手机号码的名片。
中国驻欧盟使团在前惠普大楼里办公。近几个月里,他们向有意尝试书法和乒乓球的当地家庭敞开大门。大使们也为布鲁塞尔的外交精英举行了伴有舞龙表演的中国新年聚会,并在向比利时动物园租借大熊猫一事中发挥作用。
尽管欧盟怀疑华为的成功源于中国政府向其提供的非法补贴,中国大使杨燕怡近日仍大张旗鼓地在欧洲议会的"总统厅"推广中国电信公司华为,这一位于顶层的大厅通常为显要人物所预定。"我并不幻想我们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摩擦," 杨燕怡向路透社表示:"分歧和争论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会设法解决问题。"
华盛顿、北京和布鲁塞尔,缺一不可
这样的话语在一年前还不曾耳闻,当时北京和布鲁塞尔因为中欧光伏板贸易摩擦升级,濒临贸易战边缘,这也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布鲁塞尔当时控诉北京向欧洲市场倾销廉价中国商品,这场矛盾最终以双方握手言和而告终,但是欧盟同时也借此提醒了中国,布鲁塞尔拥有影响其利益的实力。
"涉及国际规定和决策的问题,必须算上世界上这三个城市:华盛顿、北京和布鲁塞尔。"一名曾经在这三地工作过的前美国高级官员曾提醒说。
中国官员在欧元区出现危机时虽然心存怀疑,但是北京还是听取了这一建议。从欧洲法院的裁定到有关欧盟贸易政策的决定,中国官员和公司密切关注和学习欧盟的缩写词、术语和工作方式。
曾经的中国公司低调行事,依靠商务部代表他们的利益,而如今,诸如世界第二大电信设备公司--华为之类的中国大公司已拥有自己的公关团队,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
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记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有关中欧贸易、金融、法规等问题的报道活动中。例如,新华社目前拥有50名驻欧盟记者,比其他任何新闻机构都多。华为于2009年在布鲁塞尔设立办公室,欧洲区公共事务总裁孙翱(Leo Sun)介绍说"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布鲁塞尔的重要性,因为它位于欧洲的中心,连接所有首都。"
冲突之一:公开透明
甚至中国民航局等政府机构也在布鲁塞尔聘用公关和游说公司,中国商务部则在该国公司面临欧盟贸易调查时扮演顾问的角色,帮助他们介绍最好的顾问替他们进行游说。然而,问题日益显著。欧盟官员透露,中国高级官员不愿在高级别会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一直是冲突的根源,因为欧盟一直以对媒体公开为豪。
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中欧部长会面后,中国代表希望欧洲官员可以将其送上车,但一名欧洲官员却认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更加重要。欧洲委员会也坚持让其欧盟最好的翻译从北京飞回布鲁塞尔,以确保欧盟官员在这种场合的英语和法语被准确地翻译成中文,避免引起歧义。
因为北京对国有出口企业提供大力补贴,布鲁塞尔也一直在抵抗中国要求签订中欧自由贸易协议的呼吁。为了在贸易分歧中获益,中国希望被认为正在实行"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体系里,决定的依据不是国家而是供求关系。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分析员弗里曼(Duncan Freeman)分析说:"(中欧)关系中存在严重的分歧和摩擦。但是这些问题也理所当然地日趋正常。"
来源:路透社 编译:安静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