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五年规划指向何方?
2021年3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尽管中国比大多数其它国家更早、更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但短期内的发展前景依然有诸多未知数。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后果以及中美贸易争端的进展都是蕴藏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少专家预测,中国可能再次不设定具体的GDP增长目标。
增长与自主创新
在所谓“双循环”框架下,中国将继续努力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员迈恩哈特(Caroline Meinhardt)指出,中国多年来力图刺激国内消费,但成果并不明显,显示出这一任务难度很大。“长期看中国政府面对的挑战是,要想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增长,就要通过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即提高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
十四五计划的重点之一是推进核心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中美贸易和技术纷争中,中国看到了某些工业领域依赖进口产品的风险——例如半导体类高科技元件,并力图在这些“卡脖子”技术领域寻求自主研发。
迈恩哈特认为,中国距离技术自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数年,借助国家的扶持和私人投资,中国预计会在部分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不过步子有多大,还要取决于美国是否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严格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以及由此中国企业能否在不靠外国技术的的情况下自己填补技术缺口。”
均衡发展
在北京独立政治学者吴强看来,十四五规划中除了对技术、国防要作何种程度的投入,还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怎么作讨价还价,在各地方如何均衡分配,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跟(今年)二十大上习的布局、人事布局都有直接的关系”。
今年一月,中国政府高调表彰了扶贫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去年底,官方就宣布所有贫困县已“脱贫”。
战胜贫困是习近平多年来追求达到的政治目标。这一业绩将成为他本人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注解。今年的两会预计也将突出这一成就。但统计数字的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消灭了贫困。
“接下来的任务是,让仍旧生活在欠发达地区和不稳定就业条件下的数亿中国人(的收入)提升到中产阶层的水平,消除日益增长的发展不平衡。”墨卡托研究中心的格林贝格(Nils Grünberg)指出,为了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亟需增加对教育和促进就业的投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落实“爱国者治港”?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不久前强调的“爱国者治港”,被很多分析人士解读为北京要改革香港的选举制度的信号。普遍认为,这一话题会进入此次人大的立法议程。
墨卡托研究中心的中国内政问题专家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表示:“去年推出的(香港)国安法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压制异议、集权化管制香港的唯一手段设计的。与之配套的措施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
政治学者吴强则指出,如果“爱国者法案”出台,将是北京进一步削减香港公民自由权利、干预选举的新步骤。2019年11月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建制派的失败之后,中央政府做出一系列反应,包括推出香港国安法、DQ民主派议员、推迟立法会选举等。
不透明的政治舞台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经一年,在大多数国家仍在控制感染与维持经济之间挣扎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则已基本恢复正常。今年中共还将庆祝建党100周年。在这一时间点召开的两会,对北京来说也是一个表现自信的机会。
但吴强认为,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人大、政协会议一度形式上走向开放,甚至被推动具备立法功能,那么如今从立法议程到信息公开则是回归不透明,“现在完全是与之背道而驰,人大只是完成党中央交办的立法任务、投票表决的机构。”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