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恐龙后最大生物灭绝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3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德国分会周三 (10月29日)表示,不断增长的环境威胁正在将许多动物和植物推向灭绝的边缘,其规模是自恐龙灭绝以来从未见过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发布了“2021年的赢家和输家”文件,一份年度名单说明当下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动物,以及动物保护工作上的成果。
目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单上有142,500个动物和植物物种,其中40,000个是“受灭绝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称,这是自1964年建立红色名单以来的最大数量。
该组织在声明中说:“大约一百万个物种可能在未来十年内灭绝,这将是自恐龙时代结束以来最大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办事处主任布兰德斯 (Eberhard Brandes)说,人类迫切需要决定性的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他说:“物种保护不再仅仅是对抗环境变迁,而是关乎到人类是否最终会被列入濒危类别的红色名单,变成自己生活方式的受害者?”
谁在名单上?
在受威胁最严重的动物中,也是今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名单上的“失败者”,包括非洲森林象,其数量在短短31年内减少了86%。
北极熊也榜上有名,因为北冰洋的冰包迅速融化,使动物们无法适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说,专家们估计北冰洋可能在2035年夏天完全无冰。
德国树蛙和蟾蜍熟悉的绿色外形和响亮的夏日鸣叫也受到了威胁,德国50%的本地两栖动物物种目前在国家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有增无减的建设工程正在限缩它们的栖息地,道路更是成为他们的死亡陷阱。
但名单上还是有一些“赢家”,让环境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希望之光”。
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数量显著增长。2002年时,全世界还只有94只猞猁,但到了2020年,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数量已经增长10倍以上,有超过1100只猞猁活着。
德国大鸨的数量在2021年的成长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研究人员今年统计了347只鸟,比1997年的57只显著增加。
世界自然基金会还记录了在尼泊尔保护印度犀牛种群的成功。作为与政府合作的一部分,在实施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后-,犀牛的数量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16%。
此外,柬埔寨的胡秃鹫、蓝鲸和鳄鱼的数量也在增长。
(法新社等)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