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毛泽东怎样变成了流行文化产品?

崔牧
2018年9月23日

中国人是否还信仰毛泽东?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汉学教授、文革研究专家探究这个话题已经有十多年。她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谈到了毛泽东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https://p.dw.com/p/35Ic9
Mao und Che Taschen, im alten Shanghai, China, Asien
毛泽东早已从革命偶像变成了流行文化象征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Bail

(德国之声中文网)梅嘉勒日前在海德堡举办专题讲座,重点探讨了文革期间中共的宣传政策与当今中国市面上出现的大量有关毛泽东的流行文化商品。这场9月13日晚在海德堡民俗博物馆内举行的演讲,面向的是普通德国人。当然,在总共20余位听众中,不少都是汉学专业的大学生。演讲中,梅嘉勒教授(Barbara Mittler)指出,中共官方对毛泽东的立场,在2011年中共建党90周年纪念前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而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的流行文化艺术也开始将毛泽东进行偶像化包装。她认为,这种将毛泽东进行流行文化包装的做法,其实脱胎于文革期间的中共宣传;想要理解当今的此类流行文化,就必须先去了解文革期间的宣传特色。德国之声在会后对这位汉学家进行了专访。

德国之声:梅嘉勒教授您好!您刚才在演讲中说,毛泽东从前是一个革命偶像,现在则变成了流行文化偶像。结合今天演讲的主题"中国是否还信仰毛泽东",您是否认为这一转变也对当今中国人对毛泽东的态度造成了影响?

梅嘉勒:这是肯定的。许多今天的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革命偶像,但是却能在每一张中国发行的纸币上看到毛泽东的头像,还能在梯恤衫、卡拉OK等许多流行文化的商品中见到、听到他的形象。

200. Geburtstag von Karl Marx
文革末期的街头宣传画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德国之声:在演讲中,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自我宣传。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究竟对几十年后当今中国人对毛泽东的"信仰"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梅嘉勒:文革期间,毛泽东是重要的宣传主体。我们必须明白,当时有许多人真的是信仰毛泽东。但是,后来又有一个"幻灭"时期。而到了现在,又有许多人回到了以往的那种想法,认为毛泽东让中国重新强大起来,认为毛时期的人际交往总是无私的,而现在的人只顾利益、只顾私利。这种和毛时代的对比是有所扭曲的,人们抱着怀旧的心态去回忆那个时代,从而也以那种心态去看待毛泽东。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在文革后,毛泽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先是经历了一次"幻灭",然后现在又开始"复兴"?

梅嘉勒:其实,通过翻阅文革时期一些青年学生的日记就能够发现,"伟大接班人"林彪叛变去世等事件,经常使当时的意识形态发生很大的波动,从而让当时人们的"信仰"受到了很大的扰动。我想,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对毛泽东的了解相对要少得多,也不怎么了解当时中共所犯的错误。这多少也是因为如今的历史书中,有些事件被突出,而有些事件则被淡化。所以当今的年轻人就丧失了对那个年代的批判性视角。

China Symbolbild Xi Jinping und Mao
2013年中共党代会期间,商贩在北京市中心区域向游客兜售印有毛泽东和习近平头像的纪念品。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Feng Li

德国之声:您说到了年轻人对毛泽东的不了解。如今,中国还有许多人将习近平与毛泽东相提并论。您认为,这种比较合适吗?

梅嘉勒: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总体上而言,将两人拿出来做对比还是可以的。可以说,习近平使自己成为了毛泽东的接班人,成为了可以长期执政中国的当权者。顺便说一句,这次修宪有违法之嫌。习近平让自己被视作是中国的红太阳,是脱胎于毛思想的中国梦的化身。当然,习近平用的手段和毛泽东完全不同。如今,资本主义已经完全在中国扎根,毛泽东绝对不会接受这一点。

德国之声:2009年至今,您已经多次以"虽然纪念,但中国人是否还信仰毛泽东"为主题进行演讲。作为西方汉学界研究文革历史的专家,您是否感受到这十年来中国人对毛泽东态度的一些变化?

梅嘉勒:我在写有关文革的书时,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如今还有许多中国人信仰毛泽东。这确实是一个至今依然重要的问题,而且其答案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市场上现在出现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流行文化商品,这在我2009年开始做这一系列演讲时还是不多见的。不断出现的新元素,也让我这些年的演讲能够不断增添、更换新素材。

Versteigerung des Gunter Sachs Nachlass in London
一组由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荷创作的毛泽东头像作品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欧洲。刚才,在听众提问环节中,您说在西方,有人把毛泽东视为理想主义革命家,还有人则把毛泽东视为魔鬼。那么,在当今的欧洲、或者德国,看待毛泽东有哪些主流观点?

梅嘉勒:68学运的那一代欧洲人里,有许多人都曾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他们对毛泽东的了解很少,但是却从当时中国领事馆官员手中得到了红宝书(毛泽东语录)等宣传出版物,能够接触到当时中共的宣传艺术。他们当时极少有机会去中国,所以就以自己的特别方式去看待毛泽东,而无法去看透中国宣传背后的实况。其实,他们的那种视角植根于欧洲本地的社会或政治问题,比如,当时许多西德大学生都认为,东德只是一个伪社会主义国家,毕竟毛泽东也曾经说东德在搞修正主义。

然而,随着中国后来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去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革的残酷,所以,68学运那一批人,就经历了一场震惊和"休克",他们惊讶于自己"当初怎么会信仰这种东西?"从这种情绪中,就产生了对毛泽东的负面描述,而他们对这种负面情绪又持积极态度。人们无法抹除自己的过去,所以将毛泽东描述为"魔鬼",是一种更简单轻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