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朝鲜的挑衅并非对准中国"

采访记者:李鱼2016年2月14日

朝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核计划,国际社会认为北京对平壤施压不够。德国朝韩问题专家巴尔巴赫( Eric J. Ballbach)分析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的两难处境:中国不想看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但更担心朝鲜国家的崩溃。

https://p.dw.com/p/1HsoM
Kim Jong Un
图像来源: Reuters/KCNA

德国之声:进入2016年后,朝鲜的军备活动异常频繁起来。先是自称成功爆破了"氢弹",后来春节前夕又发射在外界被看作是试验远程导弹的卫星。这可解读成朝鲜的挑衅活动吗?如果是,针对谁?是否针对中国?

巴尔巴赫:当然朝鲜的这些活动对国外都是挑衅行为。过去,挑衅事实上是朝鲜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目前我们应当知道的是,朝鲜核计划以及导弹计划不仅具有外交上的意义,同时在内政上也意义重大,我甚至认为这里内政因素至少同外交因素同等重要。

金正恩希望同步发展经济和军事,在现实中这便意味着,透过军队放开资源,让这些资源汇入正常的经济渠道。不断地核试验也是为向其他国家出口武器进行的促销宣传。

金正恩同金正日一样,将外来威胁看作是国家团结的前提,这样政府就成了人民的保护神。这一背景下,核计划耗资再多也是合理。外交上,先进的核威慑也会终究一日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

德国之声:我们看到朝鲜本轮核试验、导弹试验后,各方的反应都很迅速。导弹试验的同一日,安理会为此召集紧急会议。韩国同美国这几天就将启动部署"萨特"导弹防御系统的谈判。显然,这些发展对中国不利。为什么中国未能阻止朝鲜的这类活动呢?

巴尔巴赫:朝鲜的一系列活动对中国而言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从朝鲜角度而言,并非对准中国。当然新形势使中国在地区扮演的角色有所减弱,对朝鲜挑衅行为的约束力在降低,与此同时,韩国同美国的安全合作重新加强。这同中国的地区战略利益形成对立。

的确,这回国际社会反应迅速,但问题是,继续制裁朝鲜是否具有持续性、有效性。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制裁达到预期目标,即让朝鲜离开发展核武的轨道。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所有国家都长期性支持并执行对朝鲜的制裁。中国当然对朝鲜的行为非常恼怒,中国不想看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但一个崩溃的朝鲜将是一场更为严峻的地缘战略噩梦。

德国之声:那么照理中国会竭尽全力阻止这一噩梦成真。不过,中国究竟对朝鲜还有多大影响力?

巴尔巴赫:事实依旧是,中国是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尽管朝鲜正在尝试实现其外贸的多样性。朝鲜仍然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中国。但是直到目前,中国鉴于以上原因不愿意加足马力,最大限度地动用其经济影响力达到政治目的,而这一现象在朝鲜核试验之后也不会改变。

中国发出"保持克制"的呼吁。即便中国必须执行某些制裁,北京也不会支持严重伤害朝鲜统治能力的制裁。而朝鲜对中国的窘境看得很清楚。这一背景下可以说,在平壤问题上,中国可以施加的政治影响是有限的,远低于经济影响。

德国之声:为什么一个崩溃的朝鲜对中国的威胁更大?会出现难民潮,大量难民将涌进中国?

巴尔巴赫:同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相比,一个崩溃的朝鲜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对中国而言更难以控制。前者还可以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参与,比如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的核计划进行限制。但朝鲜崩溃后的时局后果对中国要严重得多。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两大最主要后果的描述--"难民潮"或者韩国边界将一直延伸到中国边界。

由此可见,中国希望得出的谈判结果一定是,允许朝鲜掌握有限的核武器,并将其置于国际机构的监督之下,同时给予朝鲜和平的保证。但问题是,国际社会在此必须承认,迄今的朝鲜战略失败了,并意识到,同朝鲜对话的基础全盘改变了。

Eric J. Ballbach Koreastudien Uni Berlin
巴尔巴赫( Eric J. Ballbach)图像来源: Eric J. Ballbach

德国之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朝鲜会崩溃?战争是崩溃的前提吗?那么战争的前提又是什么?

巴尔巴赫:朝鲜国内的局势很难把握。又有一名军界将领被处决的消息告诉我们,金正恩巩固其政权的过程还未结束。不同的帮派受到不同利益的驱使,这在朝鲜也一样。朝鲜的政局并不像对外表现出的团结一致,发生骚乱的危险一直存在。避免政权四分五裂是金正恩面对的最大挑战,而在我看来,它要远高于外交挑战。

去年在朝鲜会谈时,我们很快就发觉,朝鲜的政策高层清楚,一旦发生战争,便意味平壤政府的完结,因为朝鲜在军事上完全不是韩国和美国的对手。虽然朝鲜在外交上十分嚣张,但却在尽全力避免战争。只有在朝鲜感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战争才会是可能的选项。国际社会应尽量避免将朝鲜推入这一境况。

采访专家:柏林自由大学韩朝问题研究所Dr. Eric J. Ballbach博士,目前正在首尔做调研。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