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回旋余地小于美国
2017年4月10日德国之声:美国海军航母卡尔文森号已经开赴朝鲜半岛海域。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要开始"单挑朝鲜"?
蔡建:这种可能性虽然不能排除,但是我认为,调动一艘航母前往朝鲜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要抛开其他国家单干。其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威慑朝鲜,同时也对中国甚至韩国、日本施加压力,从而达到美国自身的目的。美国真正动手发动打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在这点上他与中国、俄罗斯以及韩国、日本都有分歧。
德国之声:究竟什么是"美国自身的目的"?
蔡建:首先,美国要向朝鲜施压,让平壤收敛一下。前些天,美军刚刚打击了叙利亚,现在又调动航母北上,这是向朝鲜发出的明确信号:假如平壤再挑衅、冒险,美国有可能把军事打击作为选项。其次,美国要向中国施压。中美在朝核问题上具备共同目标,即无核化。但是在具体手段方面,双方存在明显分歧。中国反对用施压的方式来解决朝鲜核问题,这一分歧在上周习近平与特朗普的会谈中也有明显体现。第三,美国面对中国的崛起,其政策一直是牵制。这点从奥巴马时代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在东北亚推动美日韩三国军事合作,而朝核问题也正好是一个机会。美国利用日韩害怕朝鲜的心理,不断制造紧张局势,迫使日韩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推动美日韩军事同盟。
德国之声:您刚才也提到了前些天美军打击了叙利亚。与之相比,对朝鲜的施压局面又有哪些不同?
蔡建:由于俄罗斯的强势介入,让美国无法在整个中东地区获得完全的优势。而朝鲜可不是像叙利亚那样毫无还手之力。叙利亚的阿萨德在依靠俄罗斯支持的情况下才勉强维持住政权,对美国没有还手的能力,对以色列也很难构成大的威胁,至多只能向国内的亲美反对派发动打击。朝鲜本身的反击能力要强许多。美国的军事行动如果不能一次性摧毁所有朝鲜武装力量,平壤就算不能直接对美国造成伤害,也能对驻韩美军以及韩国、日本造成巨大威胁。要么一击致胜,要么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
德国之声:此次美军航母驶进朝鲜,对于中国又意味着怎样的风险?
蔡建:美军航母的直接施压对象是朝鲜,间接目标则是中国。美国利用半岛危机,将先进的战略武器都部署到这个地区,对中国的战略利益造成了巨大影响。其目的是迫使中国在众多问题上--尤其是经贸领域--与美国合作。但是我认为,美国不会就此和朝鲜甚至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冲突,美国并不想启动一场新的朝鲜半岛战争。就在上周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上,双方在半岛问题上并没有取得重大共识,但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做了一些让步,比如表示不刻意追求顺差、寻求双边贸易平衡。作为民粹主义色彩浓厚的总统,特朗普此前还一直宣称要同中国打贸易战;而现在他通过在安全方面施压,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作出让步。
德国之声: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又可以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蔡建:我认为 ,中国政府不会完全跟着美国的节奏。中国固然已经在经济领域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是在安全利益方面,中国很难作出妥协。这也是上周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没有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朝鲜政权被颠覆、半岛迅速统一、韩美同盟继续强化,都会对中国安全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北京方面难以接受、让步;而朝鲜目前的核武器、导弹技术,尚没有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很直接的威胁。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还有很多回旋余地,但中国的让步空间已经很小。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在萨德问题上坚决不让步。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中美双方依然会在半岛问题上存在很强的争斗。
德国之声:美军航母启程至今,中国外交部似乎并没有就此进行明确官方表态。我们是否能认为,美国方面以及事先知会了中方?
蔡建:中国官方的立场已经多次明确阐述,即应当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半岛问题,反对任何军事手段。这次不表态,也正说明中国政府判断美国现在的目的只是威胁和恫吓。那么多年来,各个国家肯定都反复讨论过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可能性,估计各国都认为这难以实现目标。总而言之,中方可能并不认为形势已经严峻到了战争边缘,这应该是外交部不急于表态的一个原因。
德国之声:今天早些时候,中国特使武大伟在韩国表示,如果朝鲜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导弹试验,中韩两国将加大对朝制裁力度。这是否说明半岛局势出现了变数?
蔡建:朝鲜的挑衅,一方面违反联合国决议,另一方面也伤害中国的战略利益,让美国能够乘机实施牵制中国的战略,并加大本地区的核扩散趋势。在半岛问题中,现在中国政府一方面要体现大国的国际责任,促进合作、维护和平。另一方面,也更多地考虑自身国家利益,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来限制朝鲜的挑衅行为,防止其造成的损害进一步加大。这说明,中国处理国际问题更成熟、更现实了,不再如从前那样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半岛政策很明确:既反对朝鲜的冒险挑衅,也反对美韩方面通过军演、萨德来刺激朝鲜、恶化局势。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